中国的《歌德谈话录》 王开东 朱老师的新作《致教师》出来了,很快成为各大图书网的畅销书。 《致教师》以朱老师解答教师的问题为主线,一篇文章,解决一大难题。朱老师娓娓而谈,弦歌不断,答疑释难,辨正解惑。在我眼里,这是中国式的《歌德谈话录》。
去年秋天在郑州参加了“和美课课”全国初中语文名师高质量教学研讨会,听取了余映潮、徐飞、向浩、王益民、王君宗、王君和程翔老师的观摩课,受益匪浅,他们是来自不同的省市的专家名师,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理念与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他们讲课都深入浅出,善于诱导,让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
刘道玉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会长我一生挚爱教育,执着地追求教育改革,渴望创办新式教育,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积六十多年的教育之经验,切身体会到,尊师重道乃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也才会有好的人才。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称得上是好老师呢?
10月21日,由华南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主办,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在香港开幕。这是论坛第一次走出广东、来到香港,成为粤港澳三地教育协同发展、推动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尝试。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事实上,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专业能力方面,均提出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教育是一团火种,会让一个人照亮一群人,一所学校带动若干学校。当学生因你的激励考入了清华、北大,当学科体系因你而构建起来,当特色的课程被开发出来,当“教育的本质”被更多的人践行,如果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多,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越来越优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5月30日下午,首届“粤教强师”教育论坛暨第十八期“顺德·师说”教育讲坛在顺德杏坛举行,杏坛作为顺德镇街代表,面向全省教育同行,分享培育优秀老师的经验做法。如何锻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