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名著,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艺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前苏联时期工业化进程中的各种人物和事迹,展现了工人阶级在艰苦环境下努力奋斗、不断钻研的精神。
《钢》在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国,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其影响力在文革时期形成,当时中国青年出于对革命的向往,和对阶级斗争的探索,对世间的各种情感抛诸脑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成为了对当时中国青年影响力最大的书籍之一。
荐读人:曾汉林,肇庆市端州区区长田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曾任中国民办教育促进会理事,教育业绩突出,先后荣获广州市花都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肇庆市端州区优秀校长等荣誉。肇庆市端州区长田实验学校校长曾汉林。
第十四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诚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不能算科班的作家,是因为身体残疾,为了继续给病床上的生活寻找意义,从而选择“从文”,因此有一些文法和技术上的缺点,但是,多年后,重读由企鹅经典文库再版的这本《钢铁》,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