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圣保罗12月4日电 题:华侨华人春节故事:他乡非异客 饮尽是乡愁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当地时间4日,春节申遗成功。“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的故事,是旅巴华侨华人历史的一部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张予柔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多元文化电影节获奖照。受访者供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有位名叫张予柔的年轻华侨导演。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用镜头记录着华侨华人的故事,传递着跨文化的温情与共鸣。
,一个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希望的名字,一个被誉为“机遇之地”的国度,在这片光鲜亮丽的土地上,却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如同平静海面下的暗礁,稍有不慎,便会让人粉身碎骨,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一位华人女子在美国遭遇的悲惨故事,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希望与绝望的故事,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中新网杭州7月2日电 题:美国华裔青少年浙江行记:最忆是江南作者 郭其钰登上画舫,泛舟西湖,听着美丽古老的传说,15岁的美国华裔青少年吕堃禹第一次对印象里的“江南”有了具象的认识。他坦言,“美国也有湖,但没有西湖的历史、文化、故事”。
【东盟专线】从留学生到中国媳妇 印尼华裔乐享在华生活中新社南宁7月13日电 题:从留学生到中国媳妇 印尼华裔乐享在华生活作者 陈秋霞 杨丁怡出门不用带现金,驾驶新能源汽车上下班,周末逛逛公园或野餐露营,亲近大自然,享受松弛感......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题:从草根移民到警界精英 美国华人莫虎的“逆袭”人生中新社记者 吴侃“你可以用中文提问,虽然在美国生活了60多年,但我的中文没忘,我会用中文回答。”日前,美国知名华人律师莫虎在北京接受了中新社记者采访。
今年国庆假期,32岁的华裔荷兰小伙苟永明带着养父,从荷兰来到四川米易县老家认亲,完成了养父母多年来未竟的心愿。两个家庭的首次重逢,背后却有一段长达17年的跨国寻亲故事。三十年前,3岁的苟永明随父母从江苏出发到四川探亲,在成都火车站与家人走散,之后被送到福利院,取名叫“苟永明”。
“非常感谢你们的协助,让我找到了祖国的亲人!”近日,在东莞莞城公安分局、让爱回家城区分会志愿者服务队和西隅警务区的帮助下,马来西亚华人李兆祥越洋返乡,与亲人在莞城西隅社区相聚,这场跨越国界与时间的寻根之旅,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他们是一对善良的华裔夫妻,经过多年打拼,从一无所有到人生赢家。在休斯顿地区拥有不少产业,算是功成名就,成为“美国梦”的成功代表。然而一夜之间,随着两声枪响,一切的美好都化为乌有,两人倒在自家的豪宅当中,直到3天后才被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