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个问题古代打仗并不会如同电视剧之中播放的一样,两军摆开阵势拉开架打,因为当时的将领都知道,重甲兵虽然战斗力很强,却也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太重,不宜活动,如果在夏日炎炎的夏天暴晒等于就把人晒成了烤乳猪。
骑兵,自诞生以来就迅速成为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历代有志于开疆拓土的统治者无一不是依靠强大的骑兵部队征服邻边国土。而骑兵有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一般是使用弓弩标枪,侧面袭扰敌军,比较机动灵活;而重骑兵则装备长枪马刀,身披重甲,正面冲击敌军方阵。
《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张明扬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演义小说启发了我对古代战争史的兴趣,但其叙述的不靠谱又无法让我真正安放这一兴趣。我的摸索仍停留在“纸上谈兵”层次:一个未上过战场的战争史爱好者基于资料论文和军事著作写下的“纸上谈兵”。
要知道,在古代能被选中当骑兵的都是精中选精的,《六韬·犬韬·武骑士》的标准是:年纪在四十以下,身长在七尺五寸以上,体魄健壮,超过常人,擅长骑射,矫捷灵便,进退周旋,敢于“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
在《说岳全传》等评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金军倚仗“铁浮屠”、“拐子马”,纵横天下,暴打宋军的桥段。正史上,“铁浮屠”、“拐子马”确实存在,它隶属于金国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堪称是金军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杀器,直到1140年被岳飞剿灭。
我们在很多古代电视剧中都听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句话。但事实上,古人作战,两军必备弓箭手,其实很少会有人直接射马,背后原因很现实。但事实上一场战役打完,反而战马的存活率最高,背后原因有三:首先是“马不好射”。
欧洲长枪方阵对抗骑兵长枪结阵破骑兵,是多数人对冷兵器战争最普遍的看法。无论是影视剧,比如《勇敢的心》,还有电脑游戏,比如《骑马与砍杀》,都将步兵携带的长矛或长枪,看作是骑兵的天敌。至少在西方看来,短兵器是不可能对抗冲击骑兵的。
前言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多数人都适应了新时代,生活也逐渐现代化。然而在河南鹿邑县这块土地上,却生活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将生活的村落,称为“完颜部落”。他们坚守着女真族完颜氏的传统,将马、狗、喜鹊这些动物奉为神明,守护且尊敬着它们。
提起岳飞,不少人首先会想起他那首经典的《满江红》,然后是他背上由母亲刺下的“精忠报国”4个字,再就是“十二道金牌”,最后还会感慨一下岳飞但凡圆滑一些,也不会落得个因莫须有罪名而死,南宋也不至于被外族欺负成那个熊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