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其人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一是身世,二是生年,三是功过是非。此人精通律法,虽是宦人,却深得始皇的喜爱。可以说,秦王朝的建立,他也算有些功劳的。然而,他又是一个可以将善恶、是非、忠奸、美丑颠倒的邪恶的人物,秦国正是亡在他的手上。
各位看官大家好,上次我们聊了秦始皇嬴政,虽然短短的几千字写完了他灿烂的一生,但他的故事却不是寥寥几句可以说完的,这不,今天趁着无事,我继续跟大家聊聊秦朝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还是那句话,能力普通,水平有限,大家不喜勿喷。
战国时代后期,各诸侯国经过多年争斗角逐,兼合吞并,最后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七雄”之中,又以秦国最为强盛。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因年幼,由太后和丞相吕不韦掌政。
指鹿为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为了篡夺权力,用鹿来试探秦二世和群臣的反应,结果有人说是鹿,也有人说是马,秦二世竟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而相信了赵高的话。
赵高颠倒是非,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奸臣,此人之所以能让秦始皇备受喜爱,与他的才能也有很大关系,赵高这个人神通律法,在秦国的建立上也有很大的功劳,于是历史上对赵高也有很多的争议。今天我们一起重新看看“指鹿为马”这件事情。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赵高是一位治理国家的“谋臣”。
从这个角度看,叫赵高为千古第一奸臣,并不过分,但从其他的角度看,他并不完美,比之许多的后辈们,他做的还不到位,至少他的第,就让作者很难过,作者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大奸臣,就那么简单被子婴灭了,不符合人设,可惜历史有时就那么随意,一个疏忽,不论枭雄,英雄,都凉的很随意,比如,赵高,陈
历史上不乏指鹿为马的例子,比如孔子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规定性所在,一个人若是缺了道德就跟一只畜生没有区别,中国人向来奉行孔孟之道,因此在才华和道德发生冲突时,价值的天平总不免偏向道德那一边,就拿李云迪来说吧,虽说他是中国人一块响亮的名片、他在古典钢琴领域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一旦失德,立马就跌入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可见孔子所谓的“德为人之本”之说何等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