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孩子“不爬就走”,是发育良好的表现,是聪明的象征,就好像上学的孩子跳级一样。朋友芳芳在休完产假就请婆婆来家里帮忙照顾孩子,从那以后,芳芳逢人就夸婆婆把孩子照顾得很好,特别是很多细节方面,比她做得好多了。
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些人特别恐高、方向感差,还容易晕车?你知道吗?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爬得太少,甚至直接跃过爬行就学走路了!爬行对我们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先爬后走还是不爬就走的孩子,长大后还有许多明显差别,尤其是下面4点!
如优优妈妈说的那样,优优虽然说爬行技术不咋地,但是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学得还是比较快的,周岁的时候就能够走路了,比同龄的孩子走的都更加稳当,而优优的妈妈也见人就炫耀,说自己的宝宝不会爬就会走,以后肯定是大长腿高个子。
我在旁边听到这些话,虽然从来不插话,但是从他们的交谈中还是会有隐约的担心:别看一个爬行的小小动作,一个爬过和没爬过,一个爬了很久和不怎么爬的孩子,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这是他们大动作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很多认为爬行有助于平衡感和前庭发育的文章主要数据来源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两篇论文“Early Infant Crawling Experience is Reflected in Later Motor Skill Development”和“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object permanence performance at 8 months: locomotor experience and brain electrical activity”认为婴儿爬行对运动发育、大脑发育存在积极影响,但这两篇论文存在样本数量少、实验不具备复制性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