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伦理道德 现在,“以德治国”的口号已经响彻祖国大地。大家都认为,这个口号提得正确,提得及时,提得响亮,提得明白。但是,什么叫“德”呢?根据我的观察,笼统言之,大家都理解得差不多。如果仔细一追究,则恐怕是言人人殊了。 我不揣谫陋,想对“德”字进一新解。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关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与文化的转型和重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催生了复杂而独特的文化交融与哲学演绎。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把握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并积淀下来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蕴、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新社福建武夷山3月26日电 题:中华文化的伦理观如何走向世界?——专访台湾辅仁大学原文学院院长陈福滨中新社记者 闫旭伦理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伦理观的核心概念。中华文化的伦理观,与西方文化的伦理观有何异同?
11月30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享有“东方圣城”美誉的山东曲阜启动。此次活动聚焦“两个结合”,深化文化“两创”,以艺术化叙事、互动化表达、可视化传播的形式,线上线下结合,深入挖掘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和时代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