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安市财政局消息,今年,南安市提高公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即从2020年春季学期起,公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每生每年4200元,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投入保障水平,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动中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明年起,在生均公用经费方面,民办义务教育段学校将享受和公办学校一个待遇了。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经过3年的持续发力,我市分学段、按类别全面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教师待遇,强化教育教学保障能力。
为推进我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近日,区财政局会同区教体局制定出台《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是指按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平均的经费收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捐资收入等。
近日,重庆市教委、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2022年地方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通告》,2022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1314.7亿元(不含中央驻渝教育单位,下同),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05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近日,重庆市教委、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发布《关于2023年地方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通告》,2023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1413.73亿元(不含中央驻渝教育单位,下同),比上年增长7.5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128.73亿元,比上年增长6.59%。
1月22日长春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长春市财政局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省级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补助资金(生均定额奖补)资金的通知文件表明2025年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补助资金1246万元专项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奖补文件全文如下:各有关单位:为提高预算完整性,加快预算
为保障教育公平,青海省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精准资助,履行了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构建并完善以“普惠、助困、奖优、引导”为主导的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职业学校教学条件、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等五方面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学校达标工程谁来干、怎么干、干成什么样,为实施好该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和操作指南。
建立生均经费保障机制,推进职业院校布局,新增中高职专业点598个……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这是记者9日从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的。
【来源:浙江省财政厅_财政动态】近年来,瑞安市财政局围绕促进特殊教育优质发展目标,坚持精准施策,强化特殊教育基础设施、教师队伍两项保障,支持特殊教育向高中阶段延伸,着力打造教学质量高、学龄覆盖广的特殊教育体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下半年,省审计厅在全省层面统一组织力量,对省教育厅和济南、淄博等10市及99所中职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助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取得实效。
近年来,滁州市紧密围绕创建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市工作部署,切实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积极落实财政投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目前,全市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16180元和17234元,分别超省定标准4180元和12234元。
多年来,济宁市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做好“加大资金投入”、“落实重点政策”、“支持产教融合”、“拓宽资金渠道”四篇文章,助力济宁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11日讯 自2012年3月部省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22年高质量建成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十年来,潍坊职业教育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实干”的工作思路,敢于先行先试、善于改革创新,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
大众网记者 李慧 通讯员 杜怡烁 王潇 济宁报道近年来,济宁财政立足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多措并举支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2021—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职业教育支出43.2亿元,占教育支出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