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4月23日下午,郑州市区黄河路花园路交叉口向西150米路南,市政人员正在对地下污水管网进行无损体检。抓人眼球的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是一辆“双频便携式雷达探测车”,工作原理类似于给人体做CT,查找地下管网内存在的隐患。
视频:智能管道机器人给地下管网拍“CT”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陈明阳 郝继华)地面之下,“身姿矫健”的机器人在狭窄的地下管道中灵活穿梭,实时拍摄着“所见所闻”;地面上,通过控制器的监控界面,工作人员将管道内部情况尽收眼底……日前,在石首市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工作人员使用智能
近日,在吐鲁番市高昌区老城西路,新疆鼎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曾新朝把检测机器人放入一处管道检查井里。小机器人麻溜地钻进管道后,站在路面上的曾新朝通过平板电脑上的视频,清楚地看到了管道内部的情景。很快,小机器人完成了242米管道的“巡视”后返回井口。
相关报道: 爱济南记者一线看防汛:有了这个神器,不用开挖就能修复破损地下管道爱济南记者凌晨探访防汛一线: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7月19日凌晨,爱济南记者在位于济南市经八路的排水管道施工现场看到一个小巧灵活的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上方装配有摄像头。
就像人需要定期体检一样,机场、城市等路面同样需要及时检测,确保交通运输安全。而钻芯、挖孔探测等传统有损检测手段均有明显弊端,如何才能给道路做精准且高效的“无创体检”?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圭目机器人公司”)董事长桂仲成持续研究这个问题。
智能建造作为建筑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是未来各类建造项目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12月3日,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即将在渝开赛。
深圳市松岗河作为宝安区的重要水系,其暗涵部分由于受积水、垃圾和污泥的混杂影响,存在发黑、异味等问题,特别是在雨季,暗涵内存量污水夹杂雨水,将杂物、垃圾冲刷出来,对下游河段造成较大影响。为此,松岗街道迅速行动,利用专业机器人作业清淤团队,力争科技赋能,攻坚克难。
东二环路(朝阳乡路口至金鸡岭路口)是我市老城区积水点治理项目二期工程中重要的污水管道治理点,在近日治理施工中,该路段采用光固化修复技术,并利用施工机器人,修复长达约1740米的污水管道内壁,单次修复距离180米,成为全市单次最长管道内壁修复建设工程。
11月20日,第七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智能机器人专场活动现场,智能康复机器人回转机构研发项目、船舶除锈设备优化研究项目、全棉无纺布智能生产技术开发项目、智能控制胸腹水渗漏设备项目、市政管道清污疏通机器人项目、光伏电厂无人机巡检系统开发项目现场达成供需双方合作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