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中国在极地不仅先后建了6个考察站,更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
央广网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富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中外科学家合作,通过研究末次冰消期以来高分辨率南大洋海水铀同位素演化记录,揭示了南极冰盖冰下融水的释放和冰盖退缩、海平面上升之间的直接联系,为预测未来南极冰盖可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提到南极,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那片辽阔的冰雪世界,那里冰封雪裹,风雪如刀,似乎与外界完全隔绝开了。然而,在这些冰雪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个神秘的传说,就比如,南极冰墙。“南极冰墙”一词,是在20世纪初期冒出来的,一开始,只是在各路探险家之间口口相传。
丁明虎无论从气象观测数据来看,还是从人类体感温度来看,南极都比北极更冷。南极与北极气温差异是海陆格局、高原效应、周边区域热量交换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眼下正值北半球的冬季。放眼全球,有两个地方却绝大部分时候经历着严寒,那就是南极和北极。那么,南极和北极哪个更冷呢?
央视新闻 北京时间1月18日,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阿蒙森海预定作业站位,开始为期约一个月的大洋考察。此前,央视新闻客户端向广大网友征集了关于探秘南极的问题,经过收集整理,主要有:本次南极科考主要开展哪些研究工作?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南极是地球上最干燥、最寒冷、最多风的陆地,大约98%的陆地被冰雪覆盖,而冰雪下的陆地却只有沙漠。南极极其寒冷,位于此处的沃斯托克湖保持着地球的最低温纪录:-89.2摄氏度,相比冰箱的冷冻区只有-18摄氏度。
国际上并没有对南极进行严格意义上气候类型的分类,南极面积辽阔,远离其他大陆和人类活动中心,在其他大洲,之所以对气候类型进行划分,很重要的原因是因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进行气候类型划分可以指导人类生产生活。
我们一边说全球变暖,怎么地球一边又冷得不行了,到底我们地球的走向是变冷还是变热?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热议的问题,有人说我们地球会越来越热,最终可能会走向“火球”时代,状态就可能与火星一样,变成一个“荒废”的天体,没有任何的生命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