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了未来15年中国深空探测十大工程,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计划开展的工程包括首次实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近地小行星防御”意味着什么?这场“地球保卫战”我们会怎么打?源起:为何要防御小行星?
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深空探测未来 15 年的计划。“未来 15 年,中国深空探测将在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运载技术等三个领域,论证实施十大工程任务。
还记得今年9月27日,美国DART拦截器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的深空,成功给某个双小行星系统做的“重定向手术”吗?当时震惊了很多人,从这一刻开始,人类掌握了逆天改命的技术,可以避免重蹈恐龙覆辙的命运。
来源:新华社 星空有约|我国对预警小行星开展接力追踪观测记者9月6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我国小行星预警监测设备4日成功对一颗将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2024 RW1展开追踪观测。这是我国监测网首次对预警小行星开展接力追踪观测,标志我国小行星防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玲玲 岳致呈近日,一颗约有足球场大的小行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预计在7年后与地球相撞的概率从1%上升至2.25%。联合国为此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这份协议包含哪些内容?小行星撞地球会带来什么影响?有无规避的途径?
近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公开招聘3名“行星防御岗”员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在最近两天,多家媒体报道,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7年后撞击地球,概率为1.6%。联合国就此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这一潜在威胁。
原创 白玉京 底线思维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玉京航空航天评论员中国实施小行星防御计划,这么科幻的事业,正在一步一步走向现实,但很多网友至今仍然以为它是个异想天开的话题。9月5日,中国开会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与国际合作设想。
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我国已在制定发展规划,未来将实施地外小行星防御任务。他表示,当小天体从火星以外飞过来后,先发射探测器确定其轨道,然后发射撞击器,改变它的轨道。这是未来10年之内要实施的。
美国NASA计划在2020年发射DART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计划动能撞击器航天器,并在2020年10月向目标实施撞击,目标为65803Didymos的双小行星系统中的较小行星,绰号“Didy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