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2023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熟知非真知——日常视野中的观看”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由王绍强担任学术指导,朱颖担任策展人。展览聚焦于近10年来艺术家日常主题创作的三个切面,构建“观物”“观景”“观时”三个板块。
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多次引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句名言——“熟知非真知”告诫人们:我们所熟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我们真正知道的。我们不能止于熟知,要从熟知走向真知,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科技伦理教育,“将科技伦理教育作为相关专业学科本专科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高等学校开设科技伦理教育相关课程,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意识,遵守科技伦理要求”。
202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阅读理解部分,把首发于《读书》的一篇学术随笔《迷人的哥白尼》(官网界定为“社科类现代文”)经过删节处理,作为考阅读理解的第一篇文章,设计了若干个客观理解题和两个主观分析题。其两道主观分析题,都是围绕着该文的结尾句而展开。
我常说,做人要求同存异,做学问要求异存同。学术发言和学术发表总要给人以人所不知的新知识新思考。众所周知和人所共知,难以称为有独创性的学术研究。当下,学术成果数量急剧增多,但有独创性的成果较少,而且正在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第一章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性 第一节 明确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但凡大著作,必有大气象;有大气象,方有大著作。哲学著作的大气象,就表现在其作者对其时代所面对的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和深透的理解,并以解决该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