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河南省巩义市,故名巩县窑。陶,即唐三彩,它在成型器物或动物人物经素烧、上彩后,二次入窑烧造,温度达800摄氏度到1000摄氏度,釉彩熔化,已经达到色彩艳丽、窑变生辉的效果,但器物人物还没达到瓷化的程度。
巩义有“七帝八陵”,当年在建造宋陵过程中,为挡住嵩山诸峰的山洪,赵匡胤征用上万人,在金牛山和白云山之间修筑了一条护陵大堤,把一个好端端的桂花村隔为两半,形成了今日的堤东村和堤西寨,当时为供应建陵民工吃饭而设立的两个作坊村,就是今天的东村和西村,皇陵所在地叫陵洼。
巩县窑,唐代重要瓷窑,在今河南巩县。1957年发现。隋已生产青瓷平底碗及高足盘等,器外壁施釉不到底,唐代生产白瓷、黑瓷、绞胎、唐三彩及黄、绿、蓝等单色釉陶器。白瓷中有一部分作为贡品,供民间所用之茶器为其大宗产晶。巩县窑是已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窑址。在今河南省巩县,故名巩县窑。
【来源:新快报】■唐,三彩女侍俑,1992年河南巩义北窑湾M3出土。其中一位双手捧盒状物。■唐,三彩钵,2002-2004年河南巩义黄冶窑遗址出土。■唐,蓝釉罐,2002-2004年河南巩义黄冶窑遗址出土。■唐,白釉绿彩水注,2002-2004年河南巩义黄冶窑遗址出土。
迄今,河南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文物保护单位527处。在河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1961年3月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有13处,1982年2月第二批公布的有3处,1988年1月第三批公布的有14处。
1983年,扬州文昌阁三元路基建工地出土有20余块青花瓷片,原器型应该是碗、盘、壶等。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志刚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对瓷土、釉色、青花颜料、发色等的仔细测试,同时通过比对河南巩县黄治窑以及白河窑出土瓷片测试数据,认为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自河南巩县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