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晚年时期,维护身体健康变得愈发关键。不少年满六十五岁的长者慢慢察觉到,随着体质的下滑,营养所需已经产生了变化。对他们而言,进食已不仅限于满足饥饿感,而是更加关注促进身体健康与推迟老化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饮食观念如“吃饭八分饱”已经不完全适用于这一年龄段。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步入70岁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吃饭这件日常小事也需要更加用心。
本项人体长期热量限制试验,共招募了218名年龄在21-50岁,BMI在22.0-28.0kg/m2的健康人,试验组参与者每天的热量摄入降低14%,对照组饮食照常,历时两年,在第12个月及24个月收集参与者的血液、脂肪等样本,并测量各项指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想象一下,一位55岁的中年人坐在餐桌前,面对着一盘丰盛的晚餐。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吃到八分饱。"这样应该没问题吧?"他心里暗想。殊不知,这个看似无害的决定可能正在悄悄影响着他的健康。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关于老年人饮食健康的话题日益受到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且人均寿命持续延长,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餐食,对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来说都至关重要。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这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很多人也是这样过日子的。其实,这也被医学试验所证实,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loric restriction in humans reveals immunometabolic regulators of health span”的研究论文。
中国人的养生观念里,关于吃的观点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不要「饱食」的思想明朝时期就曾提出。近期,多项研究证实上述观点,并指出吃饭“八分饱”的好处:抑制慢性炎症。《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吃到什么程度就该放下碗筷,并提醒你几个吃饭时的健康细节。
减肥的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吃饭只吃七八分饱。很多胖子都习惯狼吞虎咽,吃饱了才停下筷子,而这样的行为往往容易把胃容量撑大,进食量也会慢慢上升,身材就会进一步发胖。而吃饭只吃七八分饱,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热量摄入得到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