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那个熟悉的曲调,低沉的圆号长号声,让人想起电影中鬼子进入村庄时偷偷摸摸的身影,那尖高的短笛声,让人眼前浮现出脑袋上戴着屁股帘的鬼子们,端着三八大盖,上面坠着膏药旗,面对不知方向随时可能射来的子弹,一脸惊恐的模样,这尖高与低沉的强对比旋律,已深深印在国人脑海中,只要一听到这个曲调,脑海马上就反映出鬼子进村,随后就是鬼子挨枪子儿,挨地雷。
20世纪音乐(十三):“折中主义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与普罗科菲耶夫在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是大多数作曲家选择的创作风格,但仍然有一部作曲家,不受时代所影响,不坚持特定的流派和风格,根据自身创作的需要,吸收不同的作曲技术,保持以极具个人性格的音乐风格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大剧院将于今晚至12月19日,通过涵盖歌剧、音乐、舞蹈、话剧、戏曲各大艺术门类的20台31场演出,带观众回望历史,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肖斯塔科维奇是(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1975年9月,肖斯塔科维奇去世。如他生时所料,他被东西方阵营各取所需。
广州交响乐团金秋九月,广州交响乐团第19乐季将首次以音乐周的形式开启。9月10日至9月13日,广交为观众安排的一系列音乐会活动,将令乐季开幕周犹如一个迷你音乐节,让广州乐迷过足瘾。9月11日晚,广州交响乐团将在星海音乐厅举行第19乐季开幕音乐会。
1942年8月9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在被德军围困了近一年的列宁格勒城中演奏了著名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并通过广播实时向国内外直播,震撼人心的演奏给在现场和广播前收听的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并给围困中的列宁格勒军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精神支持。
肖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ич Щостакович,1906—1975)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苏联的音乐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派别,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而俄国(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这时则主张要重视创作手法的更新,注重现实主义的音乐创作,并对这个
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戴着防火头盔的作曲家的照片,让作曲家看上去像一位古典武士。这部作品出生在战火中,但酝酿于作曲家更长的生命历程中,其音乐主题如作曲家死后出版的自传所言,控诉了一切强权对人类的碾压。
乐团:圣彼得堡交响乐团指挥: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夫曲目1: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作品第60号曲目2:柴可夫斯基D大调第一交响曲”古典“作品第25号时间:20150430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器材:CanonEOS5D3 EF300mmF2.
中国网5月8日讯 据俄罗斯媒体5月7日报道,为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将于5月8日前往莫斯科进行演奏。音乐会由瓦列里·格吉耶夫担任指挥,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举行。俄罗斯国家大剧院和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也将参与此次音乐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