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和秦王朱樉、晋王朱㭎先后死去,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实行削藩之策,周、岷、代、齐、湘诸藩先后被削爵位,废除封国,降为庶民,燕王朱棣大为惊恐,遂于建文元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经3年多浴血苦战,燕军于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取了侄儿的皇位。
徐达和常遇春率军攻破大都城后,元顺帝就带着亲信逃回大漠,不久病死,他带走的这股残余势力,被称为北元小朝廷。此后,名将王保保等人和明军持续战斗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反攻中原的计划。经过几代的传承,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产生矛盾,逐渐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上回说到明成祖朱棣率军在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斡难河畔重创鞑靼部大汗本雅失里,战后,大量鞑靼部众向西逃亡到瓦剌部,接受大量鞑靼士兵和部众的瓦剌部的实力陡增,再加上由于漠北远离中原腹地,朱棣在取得斡难河之战胜利后就率大军回撤,瓦剌则趁明军后撤、鞑靼新败的时机向东扩张,占据了大量的鞑靼旧地,实力进一步增强。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大明“卫青霍去病”的开国名将蓝玉,统率15万久经战阵的大明雄师,在捕鱼儿海聚歼北元主力,光俘虏就抓了77000余人,外带北元王公贵族3000多人,明军缴获的武器铠甲堆的像山一样高,蓝玉将其集中起来一把火烧了,随之被烧的是北元最后的希望。
大家知道战马在古代战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中原农耕民族对草原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对抗游牧骑兵的最好方式往往就是中原也组建一支同样强大的骑兵,战马以及养马的配套资源长期以来都具有战略地位,历史上农牧交界区的著名养马地,例如河套、陇右、河西,又多次成为农耕和游牧政权争夺的重点。
前些年,《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将明朝历史鲜活地呈现在大众眼前,掀起了一股明史热潮,让无数读者对大明王朝的风云变幻产生了浓厚兴趣 。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正说明朝十六帝》,则从正史出发,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了解明朝皇帝的大门。
在我国古代明朝早期是非常强盛的,打得周边的少数民 族纷纷低头纳贡,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朱棣皇帝还要亲 自带兵出征,并且上阵与人搏杀,就留下了“天子守国门”的典故,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这个典故。明朝开国以来,蒙古这个邻居就让大明头疼不已,两国打了无数次的仗,谈判了无数次。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明朝共历276年,传16帝。朱元璋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当年就攻占元大都,收复了被异族占领了四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随后经过南征北战最终统一了天下。朱元璋这个出生在淮西的农民,放眼天下,打算继承元朝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