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新的大模型不断涌现,课程内容如何持续更新?”“《人工智能导论——文科版》最近上线,教材如何使用?”……1月8日,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虚拟教研室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一线教师讨论热烈。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12月31日,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推出的“工信学堂”新一代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课程示范课活动在北京明诚外国语学校开展,现场邀请国内教育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学者观看课程成果,并对课程进行点评。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金秋九月好读书,正值开学之际。9月12日晚,深受广大学子敬佩和喜爱的“根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安放自己》为题在@华科论道抖音号上进行公开授课,吸引了超66万人次在线观看。
人工智能技术正加快融合千行百业,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重点经济发展任务时明确指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我是领袖》AI人工智能探索未来课堂引入十年相伴,逐梦未来。从2014到2024,从生存技能到未来科技,从地面到太空,《我是领袖》夏令营十年以来不断创新和升级。今年《我是领袖》夏令营除了户外生存技能之外,将带领学员们走进AI人工智能、航天航空。
2024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鼓励并支持全市中小学(含中职校)、幼儿园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与体验,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
“我最想对同学们说的是:人工智能不能万能,还有很多不能,但在人工智能广泛渗透、智能化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你不学习、不了解、不拥抱人工智能,这是万万不能的。”9月13日,面向南京大学全体本科新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正式启动。
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学生将该问题输入了人工智能软件,用AI自动生成的答案来回答老师。这是发生在课堂中的真实案例,这样的场景也引发了教师们的进一步思考。身处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教师如何将科技与教育相融合?课堂教学中是否需要引入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