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建冬介绍,尘肺病是我国报告数量最多的一种职业病,约占全部报告职业病总数的90%。
记者16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有序开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工作,由原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调整后的目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劳动者们在各行各业辛勤付出,职业病却如隐藏在暗处的阴影,给劳动者的健康带来威胁,由此导致的残疾更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了解职业病及其常见类型、致残原因以及防控措施,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至关重要。什么是职业病?
据4月25日报道,国家卫健委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调整工作,期盼扩大病种。目前,已组织专业机构研究编制拟新增病种的诊断标准,拟新增病种已基本确定,目录调整工作正按照规定程序加速有序推进。
12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印发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值得关注的是,《目录》新增了2个职业病类别,分别为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每个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
大众网记者 孙雪 通讯员 张晓静 潍坊报道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工业毒素、生物因素、不良的气象条件、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恶劣的卫生条件等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时所引起的疾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对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今天(12月16日)发布了调整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4月25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国第22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4月25-5月1日)的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今年《职业病防治法》的系列宣传活动。今年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的主题是“坚持预防为主,守护职业健康”。为此,我们将为大众进行科普。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2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由原10大类132种调整为12大类135种(包括4项开放性条款),新增两个职业病类别。调整后的目录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