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顺口溜”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琢磨出来的,有着深深的乡土气息和时代印记,内容上有好的,也有讽刺身边一些社会现象的,耐人寻味,听起来幽默、风趣、诙谐,并合辙押韵,妙语连珠,悦耳顺口,例如:解放以后,穷苦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幸福生活,于是人们编出了“顺口溜”:“分了房,分了地,地上摆的红躺柜;砖漫地,仰层房,大花盖窝垛半墙”…
上世纪中期农村流传的顺口溜,反映了那一代农民的酸甜苦辣,虽然我是1971年出生的,有记忆力的时候已是文化大革命的结尾,但是我老家豫东的一些顺口溜还是记忆犹新,下面回忆几段,也许能激起那一农民美好的回忆。
我们队里有个老大妈,一生说话都是顺口溜,今天我挑大妈的三段话,老大妈养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女儿小名叫小花,一个儿小名叫小国,还有一个儿子,出生是能说话,后来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就成了哑巴,小名叫小哑子,老大妈把三个儿女编了一套顺口溜:一分钱不花养个小花,不吃不喝养个小国,身体一点都不哈《不差的意思》养个小哑子,呵呵我看蛮有意思的。
不得不佩服这些人太有才了,编的顺口溜真让人叫绝!真是高手在民间!编的些什么呢?真的是说得太好了!他说:人这一辈子,养儿养女还是好,天天勤劳把钱找。儿大娶媳妇,女大嫁出去,自己还脱不了干系。孙子孙女长大了,自己腿脚也不灵活了。本想还要为子女分担更多, 但力量已是如此微薄。
说哪个年轻不风流哪个开车不加油,现代社会啊是真奇怪,那美女都把那大款爱,那谁要有钱跟谁跑啊,没钱一脚把你踹,说万丈高楼平地盖,那走路没有开车快,那有肉谁还吃青菜呀,说穷苦的孩子都缺钙,那没妈的孩子都缺爱,说你有钱呐千万别学坏,那当官千万别腐败,说欠钱呢千万别耍赖,那开车千万别图快,说春天都怕那个地干,秋天的庄稼都怕大水淹,司机开车都怕翻,掌权的官场都贪,说冬天的酸菜呀全靠腌,那说书没词全靠编,百姓评理都靠官,那农民种地呀都靠天,说现实生活一场戏,那玩的都是人民币,水太深风太大咱没有实力当哑巴!
今天早上我刷到一个关于描述农村情况的顺口溜,看完这个顺口溜后我觉得这个作者简直太有才了,因为他用最简单的文字描写出了最真实的社会,让我佩服不已,所以今天我想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顺口溜,希望大家能认真看完并帮忙转发一下,真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