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思佳 医院供图对于科幻电影“发烧友”来说,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一定不陌生,片中能够劈山挡海的“外骨骼机器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您知道吗?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外骨骼”设备已经研发面世,并在医疗康复领域“大显身手”。
“这是可以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帮助下肢失去运动功能的人实现站立和行走。”11月3日,第五届“两江康复医学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当天上午,在展示区,一位截瘫患者拄着拐杖、穿戴机器设备正在缓步前行,吸引了众多参会嘉宾的高度关注。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目前已形成覆盖上下肢较为全面的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可应用于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骨科、神经科等,协助截瘫、偏瘫等患者恢复站立行走能力,协助脊髓损伤、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自然》杂志24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指出,一种能恢复大脑和脊髓间通信的植入装置,被证明能帮助手臂和腿部瘫痪患者自然站立和行走。该装置还被发现能促进神经恢复,患者在植入装置关闭后仍能使用拐杖行走。研究结果为恢复瘫痪后的自然运动控制力搭建了一个框架。
第1眼-重庆广电近日,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团队结合国内外经验,成功研发了脊髓电刺激双电极植入术,为广大瘫痪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据了解,目前此项技术属于国际首创。今年61岁的陈女士是重庆第一位接受“脊髓电刺激双电极植入术”的患者,5月中旬,她接受了手术。
钢“骨骼”加绑带、马达配传感器,背包式蓄电池……穿上“机械衣”,就能重新站起来;脑梗瘫痪,套上“钢铁甲”,就能摆脱病床。这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可不是科幻片,而是利用南京明州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科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的一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通讯员 胡谦钢“骨骼”加绑带、马达配传感器、腰包式蓄电池、深度机器学习……只要穿上“机械裤”,就能摆脱行动困难,重新走起来。这充满科技感的一幕,是长沙不少医院、康养中心、家庭康复训练中的场景,不少患者或老人,依靠“机械裤”进行康复训练甚至恢复行走。
“体能不足,装备来补。”这次不再是山友们相互调侃的玩笑话,户外运动爱好者很快将迎来一个变革性的新产品。2024年7月末,世界第一款动力服装(movewear)——同时也是一款消费级外骨骼产品,开启了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