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开学,在Golden Future的留学生家长群内,除了学费、孩子成绩、学科问题以外,家长们还有一个火热讨论的话题——学校的寄宿条件。作为远在海外的家长,孩子的衣食住行是基本保障,宿舍作为孩子在英国的“家”,硬件设施如何?安全如何得到保障?电子设备怎么管理的?
来源:【长沙晚报网】陈良 易颇“付老师,我查到分数了,676分。”“我考了640分,比去年多了100多分。”24日下午,高考成绩刚一出来,长沙市恒定中学高复1班班主任付碧才老师就接到了众多学生打来的电话。
中国日报网8月10日电 (党超峰)《华盛顿邮报》7日刊文报道,根据美国内政部对原住民寄宿学校的首次审查,从19世纪70年代末到1969年的近100年间,美国政府经常与教会、宗教组织和传教团体合作,在37个州开办并支持了400多所原住民寄宿学校。
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5月31日电(记者 赵满丰)西藏高海拔、多山的地理环境,造成一些地区的孩子上学交通不便,而且很难通过就近办学解决,于是寄宿制学校成为一大选择。但西方一些国家对西藏寄宿制教育恶意抹黑,造成了误解。
来源:【紫金山新闻】六年级的“大孩子”与刚入学的“小萌娃”住在一起,会发生哪些有爱有趣的故事呢?今年新学期开学,南京晓庄实验学校推行了一项寄宿制改革实验,由六年级学生和一年级学生同宿舍混住。半个多月下来,老师们发现,“大带小”的尝试,促进了“小萌娃”和“大孩子”的双向成长。
1930年美国教育学家斯基尔斯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将2名智商低于50的孤儿,转移交给智力轻度落后的妇女来抚养。6个月后,他们的智商检测发现,分别达到了77和87;2年后,他们的智商检测发现,分别达到了95和93,几乎与正常孩子无异。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10月25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向美国原住民作出了历史性的道歉。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出于强制性同化的目的,将原住民的子女从家中带走,安置在寄宿学校。《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曾多次报道原住民寄宿学校亲历者的经历,揭露美国这段黑暗的历史。
坐落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像一位慈母,拥抱着来自四面八方不同民族的学子,编织着青春的梦网。学校精心规划的教学区、运动区与生活区,构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学习-生活体系,为近三千名高中生提供了一个既严谨又温馨的家园。
近日,清晨六点,天刚放亮,甘肃甘南州合作市初级中学的女生宿舍里陆续亮起了灯,14岁的藏族女孩欧保玛和舍友们一起起床洗漱,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两年的寄宿生活,让学校成为了她“第二个家”,也是她主持梦开始的地方。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
来源:新华网提起记忆深处那辆驶往北达科他州的深绿色大巴,年近八旬的美国印第安老人拉莫娜·克莱因仍控制不住地颤抖。7岁时,她和五个兄弟姐妹就是被那辆大巴送往离家200公里的一所寄宿学校,开始了噩梦般的生活。饥饿、体罚和强迫劳动是克莱因对那所学校的全部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