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一批重大教育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想要弄清楚印度的文盲率,可能是21世纪一大难题之一。首先是因为印度的脱盲标准很低,其次是统计范围中有没有包含“贱民”,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然而尽管是放宽了脱盲标准,并且无视他们的统计范围,印度依然以拥有全世界35.1%的文盲人口而“傲视”群雄。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 马常艳)“对人的投资不仅有利于扩大需求,促进短期经济增长,而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促进中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与物并重转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2022年教育投入的基本盘浮出水面。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近日发布了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7%。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8472.
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当前,国内教育发展正处在历史拐点,如何投入教育,面临重大决策。由于出生人口从2018年开始持续下降,有人认为,可以在保持生均经费略为增长的同时,随着适龄学生数降低,减少教育支出。
9月27日,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该问题时称,“4%这一比例并不高,十年平均下来是4.13%,与世界平均4.3%和OECD国家平均4.9%的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只能说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这也是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国家财力状况相适应的投入水平。
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教育公平与竞争本质上是"社会正义"与"发展效率"的价值博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阶级教育观与孔子"有教无类"理念的碰撞,预示了这场持续两千年的思想交锋。图片源于网络OECD数据显示,全球前10%家庭子女进入顶尖大学概率是底层家庭的5.
每经记者: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杨欢图片来源:新华社继“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易主引发热议后,四座一线城市首次出现集体负增长招致诸多猜想,就连一则“今年出生人口或不足800万”的网传截图也足以搅动公众神经。这似乎是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轨道后必然发生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