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这三部闻名世界的长篇巨制,列夫·托尔斯泰还创作有一些同样脍炙人口中短篇小说,如《三死》、《舞会之后》、《霍金斯托梅尔》、《谢尔盖神父》等,其中又以《克莱采奏鸣曲》与《伊凡·伊里奇的死》尤为知名。
《女人就是女人》剧照《女人就是女人》《秋天的故事》《随心所欲》《女教徒》◎张阅没看过几部法国新浪潮,我们似乎就不好意思讲自己迷影。但女性或身份认同偏女性的影迷,可以自问,与戈达尔的一些电影是不是难以共情,甚至在这种情感难以释放的观影过程里感受到些许压抑?
虽然这一称谓我们可能还熟悉,但活生生的、其声可闻、其容可睹的讲故事的人无论如何是踪影难觅了。隔着一定距离望去,你会看到,那讲故事的人所特有的非凡而质朴的轮廓在他身上凸显出来,或者毋宁说是他所具有的这样的轮廓显现出来,就好比从一特定距离、特定角度看,一块岩石上会显出一个人头或动物的身躯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1891年,在《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托尔斯泰又创作了一部婚姻哀歌《克罗采奏鸣曲》,这篇短小精悍的作品与其他巨著相比,并不为人熟知,但却在发表伊始就招致沙皇及书报检查官的不安,也令整个俄罗斯上流社会议论纷纷,甚至连托尔斯泰夫人也对小说中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在大光明电影院一角,前两天正式开展的三十“光”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三十年展吸引了不少影迷前来打卡拍照,展品不仅有珍贵的金爵奖杯,还有二十多年前上影节的电影票根、展映片单等,这一小部分珍贵的老物件,实际上是由72岁的资深影迷梅海星为电影节组委会提供的。
15本厚厚的文件夹,收藏下一位普通市民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点点滴滴,也收藏下一个电影节时光的印记。“第一届的时候,我才40岁出头,你看照片,还是一头黑发。现在我都退休十多年了,做社区志愿者的累计时长攒到了五星级。
缘分真的很奇妙,来得突然,去得离谱。可是好好观察一番,就会发现,万事都有痕迹,不是空穴来风。当我们抱怨“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时候,更应该看到命运的轨迹,然后去改变。一次次主动,不一定换来丰硕的成果,但一定会让你没有遗憾。
铁路火车自诞生之日就与文学、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1895)的“神话”开始,“幻影之旅”作为早期的一种美学镜头用以突显电影的视觉移动性,而铁路和电影其实又都是现代性的发生装置——让同时作为乘客和观众的现代人在被动加速的状态下体验到时空的湮灭。
6月9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开幕。6月6日上午,记者还没走进历史悠久的大光明电影院,已经能感受到电影节的氛围。门口的巨型排片表,以上影节今年的海报为底,热门场次如《乱世佳人》《末代皇帝》《教父》《犬神家族》等,贴上了显眼的“满”字。
作为一年一度的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盛事,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 ,终于在稻香蟹肥的金秋时节,“破茧成蝶”,赴约而来,青春不缺席,云上相见欢,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云端启幕。10月16日晚19:30,第十三届中国青年艺术周“致敬英雄·万里长城永不倒”实景云上开幕式将在腾讯艺术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