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农村,有6种奇特的习俗,是很多的外省人无法理解的,一起来看看是哪6种,你的家乡有一样的吗?但是在广西有的地方,却不一样,人过世后,先找一个地方,大多是自家的地或者是山里埋葬,埋几年后,在清明节的时候,又要重新把坟启开,把里面的骨头捡起来,用一个大大的坛子装起来重新找地方埋葬,叫做捡骨葬,也叫做二次葬。
在我们这边如果有老人去世,那么孝子会在门口放两包鞭炮,注意不能放长鞭炮,意思是家里有人去世升天了,然后通知理事会的成员来家里开会,我们这边有老人去世是每户去一个人帮忙的,我们寨子有70多户人,等寨子里的人到齐后就开始抓阄,我们这边会把工作内容写在纸上,你抓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能说我抓到不想干的就不干,然后就各自去做各自的工作。
广西农村某地客家人的葬礼,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礼仪,是当地民间所有礼仪中最庄严肃穆和最繁杂的礼仪,既有着汉民族传统的基本的披麻戴孝和厚葬的习俗,更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传统习俗,宗祠和侄子在当地葬礼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来说一下我们家乡特有的丧葬习俗“拾骨葬”,我们老家这边人去世之后会进行二次安葬,在老人去世后,不会像其他地方一样,要选好日子下葬,我们这边是做完法事,第二天一大早直接抬去第一次的墓地安葬,不用看日子的,而且这个时候也不立碑,只要做好记号,知道是谁家的就可以了。
剪窗花、打糍粑、写春联、挂灯笼……眼下,广西桂林兴安县湘漓镇的村民们正用各类民俗活动喜迎新春。其中,打糍粑是广西桂林农村里最喜庆、最具仪式感的年俗活动,无糯米不过年,无糍粑不拜年。制作糍粑虽然看似简单,但选用不同的原材料,最终的口感会相差很大。
8月15日,广西东兰县举办2024年巴畴壮寨农耕文化旅游节——纳浪村农历七月十四“祭祖节”习俗活动,壮族民众通过举办民族特色浓郁的祭祀仪式,传承孝道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图为东兰县巴畴乡板丁村村民表演舞蹈《双罗杉》。
中新社贺州2月6日电 题:“炸龙”“抢花炮” 广西瑶乡多民俗迎新春作者 韦佳秀连日来,“富川上灯炸龙节”在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举办。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一众舞龙青年挥动手中长杆,舞步刚劲敏捷,独具特色的布龙在空中翻飞,现场热闹非凡。
又是一年“三月三”,每年的这个时候,广西便成为了“主角”——不仅成为全国唯一在放假的省份,还凭借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非遗体验,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众多游客。去广西“三月三”,除了听听热闹的歌声,还有什么值得打卡?
晚安十点丨九九又重阳,广西竟有这些习俗《蜀中九日》这首诗中,王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而在广西,这个传统节日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风情。传统习俗之一是登高。古人对山岳的敬畏和崇拜使得登高成为一种仪式。他们相信通过登山,可以祈求神明的保佑,避灾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