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均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法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生半夏: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作内服,多作外用,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如治一切阴疽、流注的桂麝散(《药奁启密》)。
半夏首载于《本经》,其曰:“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中医认为,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心下痞满,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
各位看官清晨早:今天是公元2024年7月4日,星期四,阴,夏至。今天登场的是化痰药物大家族,它们的领军人物就是今天的主角——半夏,提起半夏,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化痰祛湿明星药,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肥胖困扰着大部分国人,痰湿横行,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环境共同造就了痰湿的大气候,因此半夏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医师手中的化痰利器,患者应用的大部分方剂中都有它靓丽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半夏的内心世界,解开它身上的神秘面纱。
《礼记·月令》中记载:“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半夏。”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共载方剂375首,在这众多的经方中,其中以它命名的就有21方,《伤寒论》113方中,有“它”的正方18方,《金匮要略》245方中含有它的正方和附方一共有32方,除去重复方后,则含有“它”的方共有44方。
半夏,是天 南 星 科 植 物 半 夏 Pinellia ternata Breit. 的干燥块茎。名为半夏,因为半夏的采收时间与其他根茎类药材不同,很多根茎类药材多是秋天或者春天发芽前采收,半夏却是夏天过半时候采收,所以就落下个“半夏”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