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不少老年人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度过晚年,而面对是否要选择居家养老,老人们也常常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渴望居家养老的温馨与自由,另一方面随着年纪渐长,专业护理服务也是老人们的“刚需”。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总有人会选择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这个春节假期,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的护理员们依旧在老人床前辛勤劳作着,用始终不打烊的服务,为老人和他们的家庭带来全年无休的关爱和帮助。“老妈妈,小陈来啦,来帮你换药哦。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有观点认为,中国面临着老龄化速度较快的特殊问题,要对老龄化有着更快的反应速度。
来源:【渭南日报】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市民政局严格遴选服务机构,对签约服务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一户一策”制定服务方案,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共为全市5880名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4.3万余次。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韩懿亭 高鹏 文/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中国这片古老而温暖的土地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历久弥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体面、有尊严地老去,不仅成为子女的牵挂,更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大皖新闻讯 “每个月,这闺女都上门来给我量血压、打扫卫生,真和自己孩子差不多!”5月24日,在阜南县苗集镇双桥村,张学珍老人向来访的大皖新闻记者夸奖说。老人说的“这闺女”名叫周克荣,是阜南县的居家养老服务员中的一员。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照护成了老人们的刚需。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讲,如果能购买到相关的照护服务,未尝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式。2022年,看准机会的李雪艳从养老机构辞职,投身上门养老行业,成为一名居家照护师。
上海目前形成的“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通过自我照料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人通过社区专业化服务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所传达出的信息一样,居家养老还是绝大多数老人的主要选择。而“家庭照护床位”(简称“家床”)恰好能满足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
截至2023年12月,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0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7%。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需求愈发迫切。金汇镇凭借其全面的资源升级与多措并举,成功吸引了众多新居民,特别是市区的老年人前来定居。
助老员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测血糖。本报全媒体记者 余红举摄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方便可及,去年5月,我省出台《江西省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以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和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内容,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
卧病在床,有康复师上门服务;子女出差,可以把老人安置在养老服务站;不出门就能就餐,有人上门送药、测血压……日前,青岛市民政局晒出2024年工作成绩单提到,本市已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里都有啥,老人到底都能享受到什么服务?
近年来,九亭镇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和长护险的双重呵护下,享受到了越来越专业的养老服务和福利补贴。72岁的王阿姨是九亭的一位退休教师,由于身体原因,她需要长期卧床休养。然而,家人工作繁忙,无法时刻陪伴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