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 方翔)“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连年过千万,叠加经济周期、大变局影响,就业问题严峻,已成为施政焦点。”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原主委高小玫认为,庞大的高校生群体就业问题,不仅要应对眼前困局,更关系着长远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3月21日,“乐业上海优+行动”浦东新区2024年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暨院校技能评价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活动旨在探索进一步加强政校联动,助力应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应届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是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部分,需要多方合力。
7月中旬,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的通知,宣布对北京市重点发展领域用人单位招聘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和“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可按照计划单列办理引进。
1076万人——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在两会上递交了《关于新发展阶段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讨论了关于毕业生“应届”身份的认定与取舍问题。
来源:经济日报春节假期一过,不少用人单位开启了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抓住关键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来源:【新甘肃】□ 刘纯银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期,上海、青海、内蒙古、江苏、陕西等地相继启动“百日冲刺”专项行动,多地还通过数字赋能、实战演练等“新方子”千方百计抢抓就业“冲刺期”,进一步建立促就业长效机制,助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
□吴睿鸫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关于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的提案》,建议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对部分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要求应届毕业生须为当年毕业的做法予以纠正。
编者按毕业,是最美的乐章;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个人发展,牵动千家万户。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哪些变化?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解决青年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接受采访时表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较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领域的重点群体之一和重要人力资源,其充分就业有助于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才根基。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74万人。
2024-04-03 10:16来源:光明日报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青年人作为优化劳动力结构的主要驱动力,其就业问题既关系社会民生,又关乎新质生产力背后的劳动要素新动能。因此,青年人就业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持续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