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和研发是体外诊断行业的试金石,对于热点后的抗原检测企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医疗物资与医疗合作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利用这次政策放开,进入抗原检测领域的具有投机行为的企业因为没有根基,既没有上游优质的供货配套厂家,也没有下游牢固的客户群体,应该会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实习生 李仪 广州报道近期,A股多家IVD(体外诊断)上市企业陆续公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从数据来看,多数IVD企业仍处于下滑期,出现营收利润双下降的情况。其中,亚辉龙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45亿元,同比减少50.63%;归母净利润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历时3年半,据深交所本月披露,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科新创)和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主动申请撤回创业板上市注册申请文件。根据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终止了英科新创IPO注册程序。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李佳英 广州报道 7月11日,达安基因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2024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亏损3.5亿至4.3亿,净利润同比下降206.76%至186.90%。对比去年同期约4.03亿元的盈利水平,达安基因在2024年上半年由盈转亏。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李佳英 广州报道 随着2024年中报的全面披露,IVD企业遭遇营收与净利下滑考验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据Wind数据,在2024年上半年,东方生物、明德生物、迪安诊断、迈克生物等营收规模收缩,亦有企业遭遇亏损挑战。
最近这段时间,不论是口罩、防护类,新冠检测试剂、还是生物疫苗企业、核酸检测企业,似乎只要与核酸检测、疫情防控有关,只要赚了钱的企业,就可能成为遭受非议的“无良资本家”,特别是周末的“假阳事件主角-核子华曦”,全网更是把整个疫情的上下游企业挨个骂了个遍。
每经记者:金喆 每经编辑:张海妮医疗行业也有周期,体外诊断(IVD)板块感触最深。此前它是医疗器械行业最受关注的一大板块,一家头部公司董事长曾私下说,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使行业一夜之间进步了十年,也让公司一年赚了未来十多年的利润。
在这赛道上,体外诊断领域正在高速发展。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4月18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孙金云,仁度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居金良,宝藤生物创始人、董事长、上海张江医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楼敬伟,从不同视角展开了讨论。
Evaluate MedTech发布的《World 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显示,全球IVD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66.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688.1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约5%。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新冠疫情红利退去后,一批IVD(指体外诊断产业)公司的业绩正在发生变化。4月29日,九安医疗同日发布2023年业绩报与今年一季报。两份成绩单中,都毫不例外地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营利数据。具体而言,2023年内,九安医疗实现营收32.
本报记者 张安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盘后,A股58家体外诊断上市公司中,共有24家企业发布了2022年度报告。体外诊断(简称:IVD)是指在体外通过对人体体液、细胞及组织等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一种手段。而提及体外诊断,难以绕开的便是新冠核酸检测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