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上万名村民、游客齐聚在四川遂宁蓬溪县文井镇白鹤林村蛴蟆广场,举行“送蛴蟆”民俗文化活动。活动现场,大人小孩成群结队举着手工制作的“蛴蟆灯”,沿着既定路线,唱着“送蛴蟆”歌谣,将象征瘟神的“蛴蟆灯”,送至田间地头,祈求来年健康平安,五谷丰登。
封面新闻记者 钟晓璐 实习生 马英杰一男子不仅深更半夜都要出门逮癞蛤蟆,还要花钱从别人那儿收购,企图卖出去赚点小钱,结果非但赚的15000元还没揣热就要上缴,还要罚款、赔钱、道歉、坐牢。近日,成都简阳法院审理了一起男子因抓癞蛤蟆结果被判刑的案件。
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农历辛丑年正月十四(公元2021年2月25日),是四川省南充市西充河流域(该市嘉陵区、顺庆区、西充县、南部县部分乡镇)民众的重要节日——“蛴蟆节”。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相关活动停办。去年农历正月十四(2020年2月7日),因同样原因蛴蟆节民俗活动也停办。
“ 十四节,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在遂宁蓬溪县新星乡都能见到举着“蛴蟆灯”的大人小孩一起唱着这首古老而有趣的民谣(蛴蟆 [ qí má ]青蛙、蟾蜍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流逝家乡的一些传统习俗逐渐被遗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蛴蟆,也称作“蛤蟆”。在四川遂宁、南充等地,每年正月十四,有一个厚植于川北乡土的地方性民俗节日——“蛴蟆节”,已有300多年历史。“蛴蟆灯”象征瘟神,正月十四夜晚送至河边烧尽,祈求来年健康平安。
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蛴蟆,也称作“蛤蟆”。在四川遂宁、南充等地,有一个厚植于川北乡土的地方性民俗节日——“蛴蟆节”,已有300多年历史。
传统民俗“送蜞蚂” 万人祈福闹元宵“正月十四送蜞蚂儿,送到张家湾头吃酸醪糟,蜞蚂公、蜞蚂婆,把你蜞蚂送下河。”这首广泛流传的歌谣伴随着“送蜞蚂儿”活动的进行昨夜在新星乡上空萦绕。昨年,新星乡“送蜞蚂儿”活动受到央视关注!
11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从遂宁市公安局船山区分局获悉,日前,当地警方破获一起重大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团伙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查明非法猎捕的野生蟾蜍超8吨,捣毁非法交易场所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