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对酒的热爱深植在血液之中。12月3日正值鲁迅经典作品《呐喊》发表100周年,为了纪念这部作品,新华传媒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推出《呐喊》联名款威士忌。
相信鲁迅先生在文坛的地位不必多说,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多次出现在小学到高中教科书上也是学生们的课外必读书目,鲁迅先生笔下的角色栩栩如生,愚昧无知的落魄秀才孔乙己,贫苦老实的阿Q,月光下的刺猹少年闰土等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而这本《呐喊》绝对是鲁迅的集大成之作。
《呐喊》《彷徨》是我特别喜欢两部文学作品。鲁迅在《呐喊》的“自序”中写到,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金句1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书友感悟:01:“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朱自清先生第一次见鲁迅,是1926年夏天,那个傍晚的聚餐高朋满座,群贤毕至。赴宴者有叶圣陶,郑振铎,有沈雁冰、胡愈之、夏丏尊……多为知名作家。好友聚齐后分两桌落座,大家边吃边喝,谈天说地,松弛热络。朱自清先生没跟鲁迅坐在一桌,餐聚中“没有听到鲁迅先生谈话”。
1923年8月22日,鲁迅生命中并非重要的一天,这天他的日记中,唯一值得记上一笔的,便是在这天晚上,他在出版界的好友孙伏园“持《呐喊》二十册来”。鲁迅日记,1923年8月22日那一页,“晚,伏园持《呐喊》二十册来。”
百无聊赖的日子里,对抗恶劣的生活坏境倒成了打发寂寞的事情,一再苦痛,一再呐喊,一再继续。众所周知,先生以前是个医学者,然而在先生看到国民是如此愚不可及时毅然弃医从文,认为身体的缺陷远不及心里的缺陷更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期分享的好书是《呐喊》,该书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它描绘了辛亥
1923年8月3日,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并被列入该社“文艺丛书”之一。其中收录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狂人日记》《孔乙已》《阿Q正传》等15篇小说。《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三个月后,8月22日,《鲁迅日记》载:“往西城看屋两处。晚伏园持《呐喊》二十册来。”所谓去西城看房,起因是鲁迅当年夏与二弟失和后搬出八道湾11号大宅,与夫人朱安租住在砖塔胡同,可随后母亲鲁瑞老太太也跟来和长子同住,为安顿母亲,鲁迅不得不在北京第二次四处看房。
鲁迅的《呐喊》和《中国小说史略》是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部重要学术奠基之作,如果他交给商业出版社公开大方地收拿稿费和版税,并由商家从学校教育、新文学、新思想和新历史观诸方面作广泛宣传和包装,这两部大著在当时肯定会有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