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次病就可以咨询多个专家,从临床诊断、体格检查、影像分析,到心理咨询、用药指导的精准诊疗,让我们看病更便捷、更安心了。” 这是患者小豪家属发自内心的话。13岁的小豪在3年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障碍等情况,有时还有冲动行为,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来源:【医师报】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 2024)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璐教授及其团队凭借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大众网记者 段正浩 通讯员 李倩 济宁报道2月15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东院区门诊楼一楼大厅开展认知障碍大型义诊活动。面向60岁以上老人,或主观感觉有记忆力减退、说话重复、表达能力下降、性格改变的人群。
通讯员 张男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布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基地的通知,泰安市中医医院申报的“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基地”顺利通过评选,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科疾病培训基地行列。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国字号”认知中心专家门诊了。7月31日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专家将定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珠江记忆门诊”出诊。首批在沙园街、昌岗街、江南中街入驻,后续将在海珠区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铺开。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思维混乱等认知和行为改变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大。研究显示,每7位老人中就有1位认知障碍患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的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人类学教授凯博文在书中把妻子患病的终末期,也是他作为照护者的最后几年称为“黑暗时刻”,“随着痴呆症的发展,照护中的糟糕时刻会迅速累积,并最终达到某种程度。
✦ 警察“护送”来的周爷爷✦周爷爷(化名)今年72岁,记忆力减退已经三年了,平时不认识家人,外出也经常迷路,日常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此次,因症状加重一周,称空气中有毒、食物中也有人下毒,冲动毁物送入医院,当时因家属无法照顾而由警察协助“护送”至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3月23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宣布启动记忆门诊专项行动项目,将协助50家医疗机构设立记忆门诊,并在10个地区开展系列培训,计划培训约1000名记忆门诊专业医护人员。
广州市海珠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三甲医院专家开设的记忆门诊了。自7月31日起,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下称“珠江医院”)记忆与认知障碍中心专家定期在海珠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珠江记忆门诊”。首批门诊入驻沙园街、昌岗街、江南中街。
【来源:新民晚报】70岁的徐老伯平时脾气挺好,今年突然变“老糊涂”,还与邻居发生口角,怀疑人家偷他东西。家人带他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徐老伯已存在中度认知功能下降,头颅磁共振有海马轻度萎缩,脑电图还有背景节律减慢,经过生物标记物检测,确诊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忘记钥匙放在哪里忘记了关门、关煤气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了……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请加以重视调查发现,我国老年群体中有30%左右存在“记忆问题”。记忆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不仅给老年人带来诸多困扰,还可见于多种精神和心理疾病。如何为患者的“遗忘人生”及时踩下“急刹车”?
“老先生,接下来您根据我的‘指令’完整地做一遍动作。请用右手拿起面前的纸,用双手将它对折后,放在左腿上……”1月2日,在市北医院“记忆专病”专家门诊诊室,66岁的孙大爷正根据坐诊医生的语言指引完成肢体动作。
为满足辖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在家门口就能够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治疗,近日,静安区精神心理健康联盟首批成员单位——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门诊陆续开诊,来自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多位专家下沉社区长期坐诊,可为患者开具专业处方,让“心理疾病”也可以在社区医院直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