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逃脱是当下流行的实景逃脱类游戏,以极强的沉浸式体验感吸引玩家参与。密室逃脱的NPC(非玩家角色)不仅能够渲染游戏中紧张、惊悚的氛围,还能够在玩家进行不下去的时候给出线索,帮助玩家完成闯关。但是,玩家在体验密室逃脱游戏时被NPC吓到,逃跑过程中摔倒受伤,损害责任谁来担呢?
1月3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南都记者获悉,“‘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入选。南都记者此前开展“剧本杀”调查时发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剧本杀”门店数量由2400家飙升至1.
近年来"剧本杀"、"密室逃脱"类真人互动娱乐游戏越来越受到大家追捧密闭的空间、紧张刺激的剧情花样百出的“陷阱”“逃脱”后的回味无穷使得密室逃脱在年轻群体中广受欢迎然而当你沉浸在“逃脱”过程中却并没有意识到潜藏的危险相关案例一7月12日23时左右南通市崇川区某剧本杀场所有人被困接到
□李庆尚 (河北师范大学)近日,广州一名黄姓女子反映称,她的朋友在体验密室逃脱游戏时遭遇不当行为。据黄小姐描述,其朋友在游戏中被非玩家角色(NPC)摸臀部,并且即便提出了抗议,该行为仍然重复发生了多次。
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康旭阳视频剪辑 康旭阳几个人被困在昏暗幽闭的房间内,必须通过层层“闯关”后,才能“逃出生天”。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不仅需要运用智慧解谜,还可能随时遭遇惊吓和猛追……近年来,这种沉浸式的密室逃脱游戏,因充满刺激性和趣味性,受到越来越多“Z世代”的青睐。
法新社9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年轻人逃离现实,玩 “谁是凶手?”尖叫声回荡在黑色的门后,里面一名年轻女玩家正蜷缩着躲避“袭击者”。但曾甜并没有遭遇真正的危险——这是一个精心编排的角色扮演游戏。26岁的她和7个朋友正在上海某地下“密室”度过他们的下午,他们玩的是一个“鬼屋”主题的密室游戏。“每参加一个新的游戏,阅读剧本,我就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曾说。
“密室逃脱”、“剧本杀”是当下年轻人休闲聚会的社交新宠,刺激又烧脑的体验吸引无数玩家,但从业单位为了增强“沉浸式”体验,采用隔断,打造光线昏暗的密闭、狭小空间,大量使用灯光、音响、电子游戏道具等电器设备,大量使用布幡、塑料等可燃装饰物,极易引发火灾,一旦起火,就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
正当一波密室逃脱向着更大空间、容纳更多NPC拓展,并将滑梯、钻洞等一系列体验环节纷纷组合安排在一起时,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另一波密室逃脱却在反其道而行,向着微型进发,不仅整个游戏只使用一间屋子,该房间的面积也不超过10平方米,所有解谜环节均在这一空间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