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该领域一个非常特别的时刻,”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哈佛量子计划联合负责人Mikhail Lukin在一次报告中这样说,“你真的可以触摸、戳、捅这个奇异的状态,还能操纵它以理解它的特性。这是一个全新的物质状态,人们从未观测到。”
比如,爱因斯坦将量子纠缠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简单理解,这种效应说的是,一个原子发生的事情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其他地方的另一个原子。封面图&首图:Steven Burrows, Thompson Group, JILA。
编者按玻色出生于1894年1月1日,是20世纪物理学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这篇文章由玻色以前的学生Partha Ghose教授撰写,旨在向一位量子领域开拓者的一生致敬——他与爱因斯坦一起确立了量子力学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他的名字将一直在科学发现的史册上回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拥有了比其他生物更加先进和复杂的意识。正是由于这种意识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人类得以不断改变脚下这片土地,并向星辰大海进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等与西班牙理论物理学家Marc-Olivier Renou等合作,实验验证了基于局域操作和共享随机性理论框架下的真多体非局域性,结果表明用两体或三体非局域关联无法解释自然界产生的所有关联。
(本文作者张晓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Irwin and Joan Jacobs 讲席教授)最近看到了一篇关于量子计算的有趣的论文,讲的是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视角来看,DNA可以看作是完美的量子计算机。在介绍这篇论文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关于量子计算的一些核心要点,方便后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