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广州特派记者 赵觉珵 邓孝慈】编者的话:我国高校首艘、国内第三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近日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任务后返回母港。《环球时报》记者独家探访了该船。
“雪龙2”号和“天惠”轮顺利抵达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这也意味着,包括“雪龙号”,参与这次南极科考的三艘船只都已经安全抵达目的地。对于极地航行来说,穿越海冰区充满了危险和挑战,那么这次航行中三艘船遇到的冰情如何,又是如何避开危险的,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我们昨天出发,今天一大早赶到福州,开启了科考船在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的展示活动。”11日上午,在福州港马尾青州作业区,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完成停靠作业,船长张旭德说,完成这次展示任务后,他们将返回上海,11月1日出发前往南极开展科考活动。
【来源:青岛日报社】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8日讯 27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完成首航试验任务返回青岛。本航次历时53天,总航程近1万海里,航次多项试验结果表明,该船各项性能优越,为下一步开展科考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次考察期间,“极地”号开展了破冰试验。
4月8日上午,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香港,将展开为期五天的访问行程。香港各界在尖沙咀海港城举行热烈的迎船仪式,此次是“雪龙2”号首次到访香港,也是继“雪龙”号2004年停靠香港后,中极地科考破冰船时隔近20年再次访港。
1845年,两艘皇家战舰幽冥号与惊恐号驶离英国,进入北冰洋,开始探索传说中的西北航道。可最终结果却非常凄惨,舰队在出发仅2个月后便和外界失去了联系,两年后英国女皇正式宣布放弃寻找幸存者,并永久叫停了西北航道的开辟计划。
11月20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保障运输“永盛”轮启航活动在江苏张家港港码头举行。继“雪龙”号、“雪龙2”号之后,中远海运特运“永盛”轮满载共计355件、近16000万立方米的秦岭站配套设施建设物资,踏上前往南极的征程。
比如像现在,户外温度已经降到了0摄氏度以下,但是很多作业项目,它都需要在船上的艉甲板来进行,根据水的不同深度,一般都要1个多小时,个别项目甚至需要两三个小时,较长时间的户外工作,可以说对队员们提出了较大的考验。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夏季打算继续航行北极,且商船较往年有所增多。来自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船级社规范研究所的专家,分别就中远海运集团2017年极地航行情况及2018年航行计划、2018年北极水域气象与冰况预
新华社“雪龙2”号8月12日电 特写:冰原海雾中,他们闪耀着光——近距离感受中国极地科考队员的苦辣酸甜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一个站位、又一个站位……在冰与蓝交织的世界,“雪龙2”号搭载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再探世界“尽头”。
1997年生,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硕士研究生,2021年11月23日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跨越南北半球、途经大洋洲和南美洲,环绕南极,行程3万余海里,于2022年4月下旬返回上海码头,圆满完成负责的科考任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在返航途中,总台随船记者也在持续发回科考过程的珍贵画面。不久前,“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航行到北冰洋加克洋中脊海域时,遇到了不少的厚冰区。我们的记者也记录下了“雪龙2”号破冰前行的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