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凛冬已至,东北黑土地已沉睡于皑皑白雪之下;同一时间的海南,正浸润在暖阳之中。良田万顷,沟垄纵横,在这片暖阳之下,一片土地正勃发着盎然生机。从长春飞抵三亚凤凰机场需要5个小时。下飞机后,再乘1小时汽车,便可到达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南滨农场南繁育种基地。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部署,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备战春耕,3月13-14日,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何自福带队到阳江、湛江等地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接,并开展当地农业产业科技需求调研及科技服务。
为推进四川省科技厅三区人才项目的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2月19-20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县“三区人才”王毛农艺师特邀省水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省农科院植保所刘旭研究员、刘虹伶副研究员和陈庆东农艺师一行赴县相关乡镇开展“三区人才”农业科技下
全媒体记者 王丹 王飞为进一步提高平菇生产标准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月10日,驻马店市农科院副研究员班新河赴正阳县宏扬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阳县四季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食用菌技术服务。
全媒体记者 王丹 王飞10月28日,驻马店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组织专家赴正阳县宏扬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展平菇培养料短时杀菌技术服务,就合作社平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菌种不吃料、菌袋感染杂菌、发酵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并进行技术培训。
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持续“一对一”跟踪服务种粮大户。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察看秧苗长势。红网时刻新闻5月13日讯(通讯员 刘维帅)春耕时节,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持续“一对一”跟踪服务种粮大户,为全省的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高温、强对流天气等不同气象情况,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正值播种期或苗期,受天气影响较大。为保障各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中国农业科学院多个专家团队走进东北地区、山东省、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多个田间地头,在地里展开调研,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科技帮扶。
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6月22日讯(记者 黄云 通讯员 罗琳 王兴辉 吴勇 实习生 唐锦添) “你好,是农科院吗?我们需要帮助!”6月20日,市农科院接到邵阳县郦家坪镇九塘村的紧急来电,得知该村中药材玉竹病害严重,急需专家技术援助。市农科院生物中心中药材团队紧急赶往现场。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3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通讯员 刘亦婷 )“雷锋家乡学雷锋”,3月7日、8日两天,湖南省农科院组织该院“团团助农”服务团队,在长沙望城区、长沙县展开为期2天的助力春耕生产志愿服务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中 通讯员 李才林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但在山东省农科院这些搞农业的专家眼里,春节和平常没啥两样,在他们心中,占据第一位的永远只有农时。胡丽霞是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的一名研究员,她的研究方向是番茄的育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专家,我家里的树倒了,扶起来还能活吗?”“我家的果树树皮被砸脱皮了咋挽救?”“现在园子地里还是湿漉漉的,会不会影响以后的产量?”……9月12日,省农科院科技服务部专家团刚到绥中县秋子沟乡的果园,果农们立即围了过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广军 通讯员 武芳文/图衣着朴素、皮肤黝黑,裤腿和鞋子上时常沾着泥巴,若在田间地头碰到张存利,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张存利是许昌市农科院的小麦育种专家。对他来说,眼下又到了忙碌的时刻。
若要问哪种食材是全球人的最爱,食用菌无疑位居榜首。在中国人的食谱中,食用菌有着重要的地位,蘑菇、香菇、金针菇等都是餐桌上的常客。从古以来,食用菌都是一种特别的存在,这种貌似无奇的树下菌类,却是被古人称作“山珍”的美味珍馐。
风雨中的科技守护 ——市农科院服务队奔赴一线指导农业生产侧记梅雨纷飞谷稻长,农夫碌碌事田忙。自6月11日,市农业科学院发布《开展防汛抗旱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后,8支科技抗灾服务队闻令而动,下沉一线,开启守护农业生产安全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