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教学,看似简单、重复,其实蕴藏着无限的创造空间。在积年累月的日常工作中进行创造的关键是,教师要定位自己的关键角色,与学生一起创造教和学的精彩,创造教育的“美丽剧本”。教学是极富“技术含量”的人类活动,教师的角色毫无疑问是多重的。
小时候,母亲常常对我说:“人可以不聪明,但不能不勤奋。”长大后,我慢慢知道了,自己并不聪明,所以总是尽可能要做得比别人更努力。后来,我考取了师范,成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把“根”扎在了一所乡镇的弄堂小学,一教便是35年。
春晚舞台上,当一群机器人扭起秧歌,彩绸翻飞间,传统艺术与前沿科技完成了一次震撼人心的共生。这场名为《秧BOT》的节目让科技与传统碰撞出火花,点亮了观众的眼眸,也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科融合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的大门。智能机器人与传统秧歌相遇,这一组合诞生的过程便是一场跨学科实验。
近日,在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主办的《视野》·中新访谈活动中,兰州天庆实验中学校长齐景宏接受采访。兰州天庆实验中学教师刘萍说,“培训课上教育专家分享多变的课堂教学以及和学生相处心得,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从组织教学到教材分解、再构建过程以及新时代教师要扮演好倾听者、赏识者角色等都带给我非常大的启发。”
来源:【宁夏日报】从教25年来,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没有豪言壮语,让孩子“简单学数学,体会数学的独特韵味”是她的教育主张。她就是银川市金凤区第四小学的数学教师李艳。李艳在同事眼中,是铿锵玫瑰;在学生眼中,是智慧灯塔;在家长的眼中,是仁爱使者。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罗永凯马瑞菊,海阳市徐家店镇初级中学英语教师,坚定行走在教育之路28年。她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充满阳光,行囊中储备了澎湃的教育热情;她是一个有梦想、敢于追梦、勇于创新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