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鲜艳的色彩、吉祥的寓意和生动的画面,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才能。年画不仅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也记录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变迁。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刘颖颖)1月17日,以“新年画·新创意·新表达”为主题的2025年“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全国主场活动在河北邯郸启动。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邯郸市人民政府主办。
1月21日,“好品非遗过大年”2025年新春非遗集市莱芜木版年画展位前,省级非遗传承人石桂利正教小朋友们如何印制木版年画。今年,石桂利特意创作了萌态十足的蛇年年画,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他现场耐心讲解莱芜木版年画自光绪年间传承至今的历史,以及选梨木、雕版、印刷等制作工序。
大皖新闻讯临近春节,尹晓艳的店铺中迎来不少顾客选购钟馗画。作为宿州市级非遗“尹氏钟馗画”传承人,尹晓艳的家中藏有约百年历史的珍贵钟馗画,而她从爷爷那里传承下来的钟馗画技历经数十年的磨砺,在现代审美观点影响下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华夏版画历史悠久,早在汉代的画像石砖,就具有版画雏形。伴随雕版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版画艺术蓬勃发展,并于明、清两朝达到鼎盛。后因现代印刷术兴起,版画因成本高、工艺难而式微。上世纪50年代,吹塑纸替代传统制版材料,简化工艺,版画重回大众视野,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特色文化项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冯沛然2025年,我们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在山东聊城,东昌府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春奎感受颇深,“这一成果体现了世界对中国春节的认可,这背后离不开老百姓以各种各样的祝福形式欢度春节。
2025年1月17日,对于隆回非遗来说,可以称为“滩头木版年画日”。这一天,滩头木版年画分别受邀参加了“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全国主会场活动、“非遗贺新春——赶个年味集”2025湖南省蛇年非遗大集、“巳巳如意年画好兆头”——左汉中年画收藏与创作展。
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已至,“非遗热”持续升温。重庆是一座不缺非遗的文化之城,这个春节,“川渝共青春·童梦绘非遗”少儿非遗展于2025年1月26日至2月9日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虎溪校区)展出。展览现场。
1月17日,以“新年画·新创意·新表达”为主题的2025年“非遗贺新春·年画进万家”全国主场活动在河北邯郸启动。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等单位共同主办,全国18个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汇聚一堂,集中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785幅年画精品。
1月21日,在“好品非遗过大年”2025年新春非遗集市于济南市文化馆侯氏社火脸谱展台前,省级非遗侯氏社火脸谱第六代传人李小兰热情地为孩子们展示制作技艺。值此蛇年将至,李小兰精心创作蛇形脸谱,赋予其财源滚滚、吉祥团圆的美好寓意。现场小朋友们纷纷沉浸在脸谱绘画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焦宏昌 通讯员 李俊霞过年贴年画,是中国人的传统年俗,当年画贴在门窗、墙壁上的时候,年就来了。年来了,年画更火了。“我们每年都来朱仙镇请年画。不贴年画,不算过年嘛。”在朱仙镇尹氏老天成年画博物馆,来自山东菏泽的三名游客用词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