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5,401 字,阅读大约需要 12 分钟,首发于微信公众号。“1933年9月4日,梁思成、刘敦帧、林徽因和莫宗江一行,冒着绵绵秋雨,从北京西直门站出发赴大同,开始了为期二十余天的对大同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古建筑的考察……”
从逛景点到打卡博物馆,再到品味一座城市的文博内涵,梁思成纪念馆清明假期排长龙打卡的现象,也是我市近年来文化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市民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逛吃逛喝,而是有了更深层、更多元的文化消费选择。
大家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就是每当看到耿彦波、陈行甲、马晓磊的文章或视频,下面留言区总是赞声一片、好评如潮。难道他们的名字取得好会自带流量?当然不是!那耿彦波、陈行甲、马晓磊为什么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呢?
70年前,梁思成等学者提出“一轴双城”理念。新世纪后,大同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的城市建设思路,统筹兼顾古城保护和新城开拓。如今,每一个来到大同的人,都能在周长7.24公里的古城墙内,看到从辽金到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落。
编者按:海峡两岸散落着众多文化名家的故居、墓园、纪念馆等,承载着两岸许多共同记忆。“东西问”推出“两岸‘名’迹”特别策划,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当下,通过寻访两岸文化名人踪迹、讲述学者大家故事,以期共同追溯文脉传承,共促文化发展。敬请垂注。
近年来,在古建筑文化界,很多古建筑爱好者追寻梁思成、林徽因的脚步,寻访山西古建,兴起“重走梁林路”的热潮。在清明小长假里,位于大同市东城墙广场的梁思成纪念馆引来一批批追随梁林脚步、奔着山西古建而来的游客。大同梁思成纪念馆成为“重走梁林路”重要打卡地,并由此在学界走红。
在新闻里,北京的中轴线叫中轴线。但是在大多数北京人的口中,那叫“中轴儿线”。相声《普通话与方言》里有这么一段: 侯宝林:“冰棍儿”,它加这个儿化音,叫你听这东西不大。郭启儒:噢!就是小的意思。侯宝林:“哎!您瞧,天热呀!来棵冰棍儿。”你要不用儿化音,听着多可怕呀!“今天热啊!
来源:工人日报阅读提示中轴线的申遗成功,为北京增添了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为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搭建了新平台。这条线上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仍在进行,更多市民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共同守护这条城市“脊梁”。“中轴线申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