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时间长了会化为肝火。肝火横犯脾胃,导致脾气不足无法运化水液,水液停聚在体内,形成湿气,而湿气又会跟肝火蕴结在一起,形成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会出现在大多数人身体上的一种疾病,有些人对肝胆湿热并不了解,不知道其相关症状,自然就没有引起重视。
脾胃湿热多数是因为饮食不节制,经常吃一些肥甘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伤及到脾胃,导致脾胃气虚丧失了运化水湿的能力,那这时水湿就会停聚到脾胃上,而湿久化热,慢慢就形成了脾胃湿热,所以这时你表现有肚子大、腹胀,稍微吃一点东西就发胀的那种,另外可能还有上吐下泻、心情烦躁、小便又短又黄、舌苔黄腻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就很适合用连朴饮来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今天贾医生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个三味药的小方子,每天不到2块钱,清肝火,利湿热,早学会早受益!中医认为啊,我们的肝负责疏泄全身的气机,所以如果肝气郁结,全身的气机都会受到影响,堵的时间一长,还会郁而化火,导致肝火旺盛。
对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口干,阴囊潮湿,两侧胁肋胀痛等问题,那很多人都会想到用龙胆泻肝丸,不过有的人觉得这个方中含有小毒的木通,虽然现在已经换成没有毒的川木通,我在临床上用的不多的原因是因为,它只能调理肝胆湿热,但是往往很多人还会伴随出现食欲减退,肚子疼,胃胀胃痛,大便黏腻等一些脾
比如有一种现象叫肝胆湿热,有一个对应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这个药很常用也很经典。龙胆泻肝丸治湿热,清热的力度比较大,有的人湿气多一些,热邪没那么重,这时候可以用另一个中成药--茵陈五苓丸,对肝胆湿热效果也很好。
我们的肝和脾胃,共处中焦,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既互相帮助,又互相影响。当脾运化水湿功能出现问题时,水湿就会蕴积化热,连累肝胆,导致肝胆湿热问题的出现。这湿热之气,就像无形的枷锁,阻滞了肝气的流畅,使得肝气郁滞,闷闷不乐。肝,主疏泄,又主藏血。
很多人觉得口干口苦,脸上爱出油长痘,容易腹胀,荫囊潮湿,或是带下瘙痒,小便短黄等,就喜欢用龙胆泻肝丸,来清肝胆湿热,改善这些症状,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人都说不见效,这其实就是因为你忽略了这个关键点—化淤血!
今天贾医生来跟大家分享4个中成药,可以疏肝利胆,搞定肝胆湿热!现在很多人会因为压力太大出现情志、精神方面的问题,而我们中医上讲“肝主情志”,情志过极也会损伤肝脏,而肝又和胆互为表里,肝气通畅,胆汁才能正常分泌。
五脏湿热百病生,总感觉口干口苦,胸口还有一种憋闷感,睡眠质量差,会在晚上1到3点醒,眼睛干涩,发胀,浑浊发黄,小便也比较黄,照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又黄又腻,舌边也是比较红,那这些症状,就说明你有肝胆湿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