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有专家在上海市两会期间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有关部门派员赴上海市调研了解情况。网传集采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是否属实?集采药品质量是否有保障?记者采访了参与调研的医保、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一问:集采药品是否存在网传的质量问题?
6月8日,国家医保局介绍,近期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集采中选仿制药均与原研药具有药学和生物等效性,用集采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患者健康获益无差异。国家医保局近期针对第一批集采降压药氨氯地平,对比了集采后由原研换用中选仿制药的患者与继续使用原研药的患者的健康情况。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经济参考报》10月18日刊发文章《国家医保局:集采中选仿制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文章称,10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集采第二、三批的23种入选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
国家医保局微信公号 自2018年首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在11个试点城市实施以来,集采已在我国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九个批次,共涉及374个药品品种,在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净化药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实施和落实,目前共有8批333个品种的集采药品进入临床一线,平均降价50%。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有一种声音,降价幅度如此之高,还是仿制药,集采药品有人使用吗?临床使用效果究竟如何呢?
今天(11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已经实施5年,今天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开展的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有1600多个产品中选,其中国产仿制药占96%,国内用药格局逐渐回归国际经验和药品本身价值规律,最终让群众受益。
原标题:仿制药质优价宜,为什么部分人迷信原研药?国家医保局详解人民网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乔业琼)进口产品一定更好?仿制药质优价宜,为什么部分人迷信原研药?就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详解。进口产品一定更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国家医保局今天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家集采第二、三批23种入选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成果。2018 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 8 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涉及 333 种药品。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王瑶琦 柴嵘10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第二、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新闻发布会。会上,研究课题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表示,集采中选仿制药降价后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
10月17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第二、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仿制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新闻发布会。研究课题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表示,集采中选仿制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
今年1月,有专家在上海市两会期间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有关部门派员赴上海市调研了解情况。网传集采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是否属实?集采药品质量是否有保障?记者采访了参与调研的医保、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一问:集采药品是否存在网传的质量问题?
该提案中写道:“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某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往往加大药量也不起效,面对如此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渠道。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今年1月,有专家在上海市两会期间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有关部门派员赴上海市调研了解情况。网传集采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是否属实?集采药品质量是否有保障?记者采访了参与调研的医保、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一问:集采药品是否存在网传的质量问题?
2月9日,国家医保局和药监部门回应了此前上海市瑞金医院专家提出的“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问题”的相关情况。△国家医保局最新回应其中对于“降压药血压不降”,医保局回应称,有反映“氨氯地平”的仿制药疗效不如原研药,“起因是个人的用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