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函谷关主讲老子《道德经》|全文共20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快乐?有人说,有钱人最快乐。因为有了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真快活!但我们也经常听到“穷开心”三个字,无官一身轻,逍遥自在,也很快活。
人这一辈子,究竟图什么?这种具有哲理性的话题,想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近期,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上用11分钟给他老家的二舅拍的传记,仅仅一个11分钟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感到“治愈”和“被打动”。
《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张君民中央党校出版社在《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平游记》两年之后,张君民又推出新著《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时代从风云变幻的大宋王朝跳跃至刀光剑影的魏晋之际,风格由酣畅淋漓转为清远淳古,颇得苏公“随物赋形”之妙。何以有此变化?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来自法国的Matthieu Ricard,今年70岁,是一名藏传佛教的僧侣。Matthieu Richard曾是杰出的生化学家,26岁那年完成博士学位后,他选择放弃学术生活、只身来到尼泊尔钻研藏传佛教。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看起来都精明多学,与人讨论事物观点满腹,博古通今,做起事来却畏影恶迹,浑浑噩噩,甚至常常被他人玩弄于鼓掌之间,这类人大多读书只读方法论,学习只找名人传,总试图想在他人的经历中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快速学习复制,功成名就的奇谋妙计,不过看起来聪明只是我们接受信息越来越便捷,每天打开各种平台接受到的大量信息相比没有互联网时代的人一辈子接受到的信息可能还要多,但是这么多信息对我们有多大好的作用呢,很可能让我们会越来越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我们人天性以自我为中心,接受信息也只是选择喜欢的,再者我们还有各种欲望在其中支配我们对信息如何加工,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观点很多,看看这个人说的有道理,那个人说的也有些道理,却从来不考虑事情的原因是什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导致我这么判断的观点支撑是什么,我们的观点是否是在被各种有心的无心的个人或者是一些媒体诱导着,以用来达成他们的目的,简单的说我们没有相对健全的三观,全凭自己的好恶和被调动起来的情绪价值来评判是非曲直,佛学里说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里的众生,所有的习性、意识不定,由境随转,时而为善,时而为恶,没有一个确定的趋向,这些当然有我们人类天性的原因,不过也有很多是我们在思维能力还未出现前就被灌输的先验之念的影响,这些阻碍我们透彻本质的先验之念就像把帆船吹向与陆地相反方向的逆风,独立思考需要完整的逻辑体系支撑,首先是基于持续性的学习和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读书学习是需要不断的追问和探究的,如果尽信书也就不如无书了,还有些人只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把任性当个性,这都不是独立思考,通常而言,我们独立思考的目的是保护自己规避风险或获取更大的收益,而不是相反,尼采说,重估一切价值,寻求现象世界背后的根据和价值判断才是求真的态度,这也是支撑我们每个人建立健全三观获得更好成长的基础,但是任何让你成长的事物都是逆人性的,因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做一个痛苦的人,如果你只是想做一个快乐的人,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最快乐呢。
世上最开心的三句话,据不同的来源,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它们都旨在帮助人们解开心结,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话语:1. “流言蜚语,无所谓”:这句话提醒我们,面对外界的批评和误解,不必过于在意。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总会有人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