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黄河的子孙,从北宋开始,我们这个地区被黄河侵袭长达近700余年。每年从黄土高原上带下来十六亿吨泥沙,一部分流入大海,一部分形成形成冲积平原,才有了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绝望之时,他们感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啊!
“当清澈的汉水给干渴的京津冀豫大地带来一片滋润时,当人们欣喜地端起从遥远的鄂西北流来的一杯幽蓝时,不要忘记为此而两度奉献了家园和土地的库区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几代人在半个世纪里经受的磨难和牺牲…郧阳籍著名作家梅洁在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史诗性巨著《大江北去》序言里如此写道。
上学那会,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里有一段让人精神振奋的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讲述:刘芳]我们这茬在文革中度过青春的人,没有过现代人那样浪漫的爱情,尤其是我这样有着地主成份的女孩,命运注定初恋是苦涩的。40多年过去了,每每回想起初恋的日子,总是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在心头。那一年我17岁,背着地主狗崽子的黑锅走进了中学大门。
有老家的老宅在,根就在,底气就在!经常听人说:“哪里黄土不埋人”?可我想说,有些地方的黄土还真不埋外乡人,要不就不会有“水土不服”这一说了!我身边发生的两个真实事,请先看这两种不同的结局,再评论我说的有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