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程思政从“干巴巴的说教”变成“热乎乎的认同”?上海外国语大学努力将教师“我要告诉你”向学生“我想学什么”转变,让教学更加有情、有义、有温度。2017年起,上外连续三年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于2018年年底实现全校所有外语语种专业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全覆盖,2019年实现课程思政课程在所有院系、所有专业全覆盖。
6月11日,“新理念 新实践 新资源——新文科背景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认为,教师是课程思政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引导学生在中外文化对比分析中,学会文化互鉴,培养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8日讯为全面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外语学科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功能,树立学生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近日,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迎来了新一届多语种嘉年华活动,这是武大外校历年来的特色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要以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为核心,深度挖掘思政教学理论中的重要教育资源,将思政理论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连接,充分发挥出协同式教育作用,打造三全育人教育格局,在专业课程引导中发挥出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改变学生的意识形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何理解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中”“假如你成为了村委书记”……这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中国文化教学中心推出的网络教学平台U-talk的互动区上思政课教师发布的课后讨论内容,学生用回帖的方式结合课堂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
“跨洋思政课是我们党团共建合作品牌,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高尚美德,借力校内外平台,讲好党的故事、国家发展的故事、温医大故事,是我们温医学子的初心使命,我们要立足新时代,胸怀新格局,全力做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