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职业打假人质疑某主播带货的五常大米货不对板。其实,关于“五常大米”真假的争议,这几年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也经常出现在热搜上。原因就是五常大米真的好吃,但产量确实不高,时有“李鬼”出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五常大米,它们又好在哪里,背后都有什么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1月16日上午,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向广西赠送10万份五常大米在南宁顺利完成交接。据悉,这批大米将赠送给广西消防总队、广西边防总队、南宁交警支队、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等单位,同时还将通过部分超市派送给当地居民。
对此,金龙鱼今日回应财联社记者称,公司五常大米所用水稻原料均为黑龙江省五常地区种植、收购,针对包括五优稻4号在内的订单种植品种,种植前均会对订单种植单位提供的种子样品对外送检以保证品种纯正和可追溯性,绝不会以次充好。
而在中国,光大米的品种就有好几千种,这些生长在不同地区的大米,它们的口感和香味都有很大的区别,而不少人吃了几十年本地的大米,有时候也想吃一些国内其他好吃的大米,可每次去超市或者粮油店,都不知道哪种大米好吃。
黑龙江省五常市以大米闻名于世。2022年,五常优质水稻产量达130万吨,生产成品五常大米70万吨。8月2日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五常市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部分农田被淹,引发社会关注。五常市受灾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几何?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五常大米,是黑龙江农业的金字招牌。去年,五常大米实现收入110多亿元,稻米产业经济效益全国第一。然而今年夏天,一场台风让当地遭遇了罕见的洪水灾害,100多万亩稻田被淹。黑龙江省五常市的振兴村,是五常大米的核心产区。临近年底,振兴村的情况怎么样?
央视网消息:8月初,今年第五号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强降雨,让黑龙江五常的100万亩稻田浸泡在了洪水里。如今,洪水彻底退去,村民们也开始重建家园,那么当地大米生产恢复得如何,市场上的五常大米还能供得上吗?总台央视记者 陈博:我现在是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振兴村,也是五常大米的核心产区之一。
据央视财经消息,自8月2日起,以“五常大米”著称的黑龙江五常市连续多日降雨,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洪水冲毁稻田,导致五常大米面临减产。总台记者 杨海全:连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连续遭受暴雨袭击,在距离主城区大约20公里的王家屯,目前雨水已经漫过了村屯,村民们已经得到安全转移。
界面新闻记者 | 高佳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台风“杜苏芮”北上,给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带来持续强降雨。2023年8月2日早晨以来,黑龙江气象台连续发布15个暴雨预警。受降雨影响,多条河流包括松花江等超过警戒水位,达到洪水编号标准,“牡丹江2023年第1号洪水”已形成。
受“杜苏芮”残余环流北上影响,8月2日起,黑龙江部分区域发生强降雨。以“五常大米”知名全国的五常市村屯遭遇暴雨,水稻种植田大面积受灾,雨水倒灌,大量稻田被淹。网传视频显示,洪水淹没稻田,放眼望去,一片汪洋,只露出稻尖。
新华社客户端哈尔滨9月30日电(记者何山 张启明)金秋九月,稻菽飘香。黑龙江省五常市迎来了最重要的丰收时刻。五常大米是黑龙江省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爽口油润、柔软适中、营养丰富、醇香绵长,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称。
新华社哈尔滨9月23日电(记者孙晓宇)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负责“三农”报道的记者,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到秋收一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描绘火热的秋收图景。去年和今年的丰收节,我都来到了有着“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美誉的黑龙江省五常市。
封面新闻记者 张奕丹 实习生 彭靖婉受连日强降雨影响,8月2日以来,以“五常大米”而出名的东北稻米之乡黑龙江省五常市遭遇洪水侵袭,多个村镇不同程度受灾。当地村民发布的多则视频中,洪水漫过村道和大片农田,民房外的围栏也大半都被淹没,部分被水泡过的庄稼倒在农田里。
来源:经济日报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一碗大米饭。我国水稻产区众多,黑龙江五常大米算得上其中翘楚。米粒饱满、晶莹剔透,焖熟后弹性十足、香气浓郁,冷饭不回生,对很多东北人来说,“哪怕啥菜不吃,光大米饭也能造两碗”。黑龙江省五常市有水田253万亩,年产优质大米约14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