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讯(记者刘一鸣 马蓓报道)马金萍是新疆玉雕大师,专注于抛光工艺。在新疆玉雕界,行内人都称她为“新疆第一抛”。在近30年的摸索与学习中,马金萍对抛光工艺有了自己的理解:抛光并不是玉雕创作的附属品,它和玉雕创作一样重要,是作品再创作的一个过程。
原标题:“琢玉高手”郑维:一双巧手唤醒玉石之魂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牟玲一块1.5公斤重的和田玉原料,经过一年的时间,在他的巧手下,一个武将月洒边关、骁勇善战的玉雕作品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玉不琢不成器。玉雕人经过夜以继日的打磨,将脑中灵感变为手上艺术,让美玉绽放光华!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值得威远人骄傲的玉雕手艺人唐元洪。他的雕刻作品多次被国内权威玉雕文化推广平台进行展示宣传,2020年5月他参加内江市届首民间手艺人大赛,荣获了“优秀民间手艺人”称号。
如山一般沉重的命运面前,仍然有人不服输。每一个故事,都对应一段真实的人生;每一段真实的人生,都蕴含着生命源头最真切的力量。“你抱怨过吗?”“我小时候觉得是命运的不公,但是我慢慢发现很多人过得更不容易,却都还在努力生存,后面也就看开了。
原标题:匠心琢人生 技艺雕美玉——记红古区玉雕匠人颜东晨“一个小把件从粗胚到成型,再到打磨抛光,考量的不仅只是技艺,还有人的心力和品位。我始终秉持的理念是用心雕琢,要赋予冰冷的玉石以内涵或灵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才能让作品不留遗憾。”红古区玉雕匠人颜东晨如是说。
“一件小小的玉雕,从选料到切割,再到细雕、封蜡,要经过10多道工序上百种工具精雕细琢才能完成,”今年50岁的姚文喜是一名退役军人,儒雅的外表下,却依然保留着军人坚韧不拔的品性,从1994年开始,扎入玉雕行业一干就是近30年。
东方雅韵,匠心非遗。仵海洲出生在玉雕世家,是河南省玉雕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其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业内人士和藏家的喜爱。通过文化气质的塑造,使独山玉雕的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不仅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怀,同时以汉匠之心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姚雪青《人民日报》2024年4月14 版 07 版面截图原题:扬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薛春梅——传承创新雕玉石(传承)伴随着飞扬的碎屑,锋利的金刚钻在坚硬的玉石上一点一点刻出线条,勾勒出山势的轮廓和松柏的枝干。
谈起玉雕,对于行外人而言,见到的更多是已经成品的玉器,或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出生于琢玉世家,从师于玉雕泰斗,张玉成从一个雕刻大象的玉雕工人,到如今的玉雕大师、通州区玉雕非遗传承人,近50年来孜孜不倦,“这是我热爱的事业,也是我肩上的责任,要把祖辈传下来的玉雕技艺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金秋10月,在上海陈家泠艺术馆,“圣妙庄严·云水禅心——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姚圣云作品展”开幕,展览者是来自徐汇区的玉雕艺术家姚圣云、姚圣国姐弟。中国玉雕界、收藏界、文化界多位重量级嘉宾出席开幕仪式。一家出了两位玉雕大师,还是亲姐弟,真可谓是“一门双璧”。
玉石加工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工艺。一件玉器要经过师傅的精心雕琢打磨后才会完美呈现。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20多年的玉石加工守艺人,看看玉石加工的全过程,了解他专注和坚守。吕甫能是一名玉石加工的手艺人。在机器也能替代手艺的时代,能把一项手艺坚持20多年,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