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伴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在国家层面宣告了独生子女时代的结束。在独生女家庭中,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唯一的女儿身上,这就使得女儿们不用再与兄弟们争夺父母的关爱与成长资源,女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独生女一代也因此拥有了现代女性意识觉醒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性别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专家,电影与文化研究学者,戴锦华一直有着超高的人气。她还是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化思潮的先驱和推动者,因而有“中国的苏珊·桑塔格”之美誉。其智慧与锋芒已成学界“传奇”。那么,在她看来,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存在的意义何在?
桂琳近期收官的电视剧《熟年》以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群体来展现中国当代家庭状况的变迁,是一个很好的创作思路。但这部剧最终不仅给人都市剧经常被诟病的悬浮感,而且剧情前半部的困境和后半部的强行圆满之间还出现了很强的割裂感,无法令人真正信服和动情。
在今天,作为生产力和消费者的女性,蕴含了强大的社会能量。如果我们将舆论空间理解为一个话语的市场,有消费实力的女性显然在话语分配层面具有极强的存在感,而最关心女性问题的群体,显然就是女性本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女性。
迪士尼真人版本的《花木兰》,我期待了很长时间,说实话,有点失望。从视觉效果上看,还是没有跳出所谓“东方主义”的窠臼,仍是为了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和窥视欲而刻意营造的“中国”,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西方想象和西方想象的中国风景的混搭与拼贴。
电影《花木兰》剧照。自从迪士尼推出真人电影《花木兰》以来,这部电影的口碑便一路走低,时至9月7日豆瓣评分已低至4.8,超过88.9%的观众给予了3星以下的较低评价,接近20%的观众无情地给出了1星的超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