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加深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党的建设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广大党建研究工作者谱写党建学科发展新篇章,擘画了蓝图、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力量。
会议围绕中华文明形成的标准,实证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从中华文明源头汲取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力量,中华早期文明的特征,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深入研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歌5月20日,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在郑州开幕。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柴晓明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向大会发来的致辞。
他强调,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聚焦核心要义,全面系统阐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深刻内涵和完整体系,自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龚旗煌指出,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门作为一个独立章节,强调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很多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话语体系领域呈现出文化多元、思想分化、斗争激烈的复杂格局。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适应这一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加强文化法学学科建设。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中共党史党建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日前在京召开。与会者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定位,加快构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