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可谓是南唐后主李煜一生的真实写照。然而,人生就是如此,从来不会有归路。其中有一首词,乃是他深夜从梦中惊醒后所写,这首词将他心中的悲伤写得淋漓尽致,道尽了人间的悲欢催人泪下,堪称李煜词中悲伤之最。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张弘以120余封宋代士大夫之间的往来私信,结合史料讲述书信所涉人、事、物背后的故事,从战场、为官、治学、人情、生死五方面揭示宋代士大夫的不同侧面,《千面宋人》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风貌——书法、绘画和历史形成了奇妙的结合。
公元1205年,一个十六岁的读书人开始踏上了人生的科考之路。这天,他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猎人满脸风霜,却面带得意,因为就在刚刚他用弯弓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然后俯冲了下来,一头撞死在地上。
清代诗人赵翼作《题遗山诗》,末联提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说:当一个诗人以“亡国之痛”为主题进行创作时,由于主题本身强大的感染力,会让一些不太合乎规范的作品,也达到及格线以上的水准。
潮新闻客户端 汪新国1191年年底(宋光宗绍熙二年年底),辛弃疾奉召前往临安(今杭州)面圣。他走的是陆路,由南往北,从江西经由江山进入浙江。时序深秋初冬,正是浙西山区一年之中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的美好时光。
清代诗人赵翼有一个名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的不幸,是诗家创作的幸事。确实,司马迁也有这样的观点,他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困境中写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