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上下班,炫酷又安全。近日,滴滴出行上线了“人像认证”功能,该功能面向司机,是指滴滴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对司机的身份信息进行二次确认,升级对司机的管控,增加用户乘车安全性。同时保障司机的身份信息、财产安全。
羊城晚报讯 记者马化展报道:近日,滴滴出行上线了“人像认证”功能,该功能面向司机,是指滴滴通过“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对司机的身份信息进行二次确认。今后,凡是在滴滴出行平台上成功完成信息注册的司机,在接单前,都需要在滴滴司机端上进行“人像认证”,只有认证通过后才能开始接单。
每经记者 赵娜眼下移动出行平台的竞争,当补贴不再是首要PK因素,服务如何就成了能否增强用户黏性,而不是让乘客只是成为平台上匆匆过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所谓提升服务,或者说做好用户体验,其先决条件就是要保障安全。出行平台正纷纷围绕安全下功夫。
7月1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滴滴方面获悉,其顺风车业务正式对外发布《试运行安全透明度报告》,报告显示,试运行期间,滴滴顺风车未发生刑事及治安案件,共收到用户关于车内纠纷的安全投诉216起,45%为虚假投诉。
“设备能否装在公交车站呢?”9月16日,申程出行举办了 “一键叫车进社区”居民座谈会。在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共同推动下,全市首批100台具备刷脸叫车功能的“一键叫车智慧屏”完成调试并启用,点位覆盖全市11个区、22个街镇。
来,咱先一起算笔账。都说“买车容易养车难”,我K哥今天倒要看看到底有多难!假设,你全款买了一台家用代步车,落地花了15万。众所周知,“落地打八折”。就是说,哪怕这车昨天刚刚出厂,它现在也只值12万了。继续假设,这车你开了六年之后卖掉了,按一年贬值1万来算,你最后还可以回血6万。
《报告》梳理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情况、特点和难点以及在 App 中的应用场景和使用目的,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 App 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除此之外,App 运营者应自觉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在 App 中的应用,定期进行自评估或第三方评估。
刷脸扫描,点击确认,叫车成功;输入手机号,输入验证码,点击确认,叫车成功。家住华山居民区丁香大楼的章阿姨今年74岁,在社区干事的演示下,很快就学会了操作,更是对这个“智能叫车屏”连连称赞,“我以前试过‘滴滴’,但不熟练,而且手机屏幕又小,我们老年人操作起来也有点困难,而这个'智能叫车屏'操作就很简单。”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