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自己带犁耙,我们戴一个工牌再配一个u型枕,有没有很形象,打工人成了另一种“牛”。看看网友的评论不得不说大家是真的清醒,但又无可奈何,还得继续埋头苦干,牛一年只有耕种的季节才需要上班,而我们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央视网消息:每年的5月底6月初,随着天气渐暖,位于萨吾尔山脚下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牧民,都要进行夏季牲畜大转场。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转场当地启用了大型机械设备,一改往日“光脚走”的转场模式,转场时间由原来的1周左右减少至1天,大大提高了农牧民转场效率。
最近几年,我国的农村发展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很多农村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居住的地方,不但实现了公路的村村通,还有了走家窜寨的水泥路,小日子是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如果家里有年轻人,交点网费就可以直接上网,可以说是10年前的县城,很多也就这个配置。
连日来受冷空气影响,新疆伊犁地区气温急剧下降。为了保障牲畜安全过冬,伊宁县牧区的牧民抓紧时间进行牲畜转场,到11月18日,全县约16万头只牲畜全部转场到远冬草场。11月18日,在新疆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奥依曼布拉克村,最后一批牲畜正在转场。
央视网消息:眼下,新疆巴州和静县百万牲畜的夏季转场工作正在陆续进行。近日,记者在和静县巩乃斯镇阿尔先郭勒村看到,牧民赶着自家羊群踏上了转场之路。绿草如茵的天山深处,羊群犹如珍珠洒落草原。牧民岱金加甫家的春季牧场和夏季牧场之间距离不远,只需要半天就能将羊群赶到新的牧场。
巴州在线4月1日讯 为推动畜牧业由生产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近年来,尉犁县始终把加大黄牛改良力度作为提高肉牛品质的重要举措来抓,根据现有牲畜品种资源,确定了以黄牛改良为重点的品种改良规划,年初,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与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改良任务,采取有效措
央广网和静11月5日消息(记者李昊轩 通讯员毛阿拉腾图雅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的40多万头(只)牲畜陆续从秋季草场转入冬季草场,延绵数公里的畜群和驼队,浩浩荡荡,气势磅礴,人欢马啸,场面极为壮观。
到长白山区插过队,进过青年点集体户的人都知道,林海雪原中的雪原狼有多凶。1969年冬季,曲柳屯知识青年集体户的户长告诉张青和赵飞:集体户没有干柴烧了,明天你俩赶着牛爬犁到老虎岗砍干柴去,那里的枯木站杆多。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生产建设兵团军垦战士开荒造田,都是原始的刀耕火种,人工用砍土馒、锄头刨地,用铁锹翻地,最先进的就是二牛抬杠:一副古老的木犁,犁头是铁制的,犁头上两根粗麻绳绑在一根横木杠上,木杠两头各一个牛梭头套在并排的两头牛肩上,两头牛抬着那根横木杠,一名军垦战士双手紧扶犁杆,一名战士一手拉着牛缰绳一手用短鞭子驱赶牛前行犁地,比两个人工用砍土镘铁锹翻地工效高且省力。